机关临时工(01-03)
01 离职回家成了机关临时工
那是2018年5月的一天,张明志走出了这住了两年多的出租屋,说不出是开心还是惆怅,只略微驻足抬头看了看这湛蓝的天空,便大步流星的来到小区门口,礼貌性的同门卫大爷问了声好,大爷看到明志背了个电脑包,就随口问了一句:侬上班呀?明志回答到:不上班了,辞职了!
这次不仅是辞职,而是决定离开这工作了十年的魔都。明志离开上海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和同在上海工作的大学室友一起去黄山及周边风景区玩了三天,赶在了32周岁生日那天才回到家。
十年之前,刚走出校门,带着大包小包带着对大上海的向往,和几位同学一起坐上绿皮火车做着能在上海出人头地的白日梦来到了这既陌生又新鲜的城市。这十年,明志换了四份工作,搬了四次家,房租从月租金450元涨到了3500元,月工资从1800元涨到了20000元,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依然没能在大上海扎下根。
告别上海,终于不用频繁奔波频繁搬家了,终于不用早晚挤地铁赶公交了,终于不用在交这一涨再涨的房租了。想到这,明志的脚步越发的轻快,似乎路上嘈杂的汽车鸣笛声也变得悦耳起来......告别上海,是需要勇气的,十年时间,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节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环境,甚至能说上几句发嗲的上海话,这里留下了十年的青春。他走到了小区边上的社区图书馆,抬头看了一眼那扇熟悉的窗户,这是他工作之余最喜欢来的地方,枣红色的桌椅整齐的排列着,墙壁上有一行蓝色的大字,那是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来这里阅读者或老或小,像明志这般岁数的青年人屈指可数。他总喜欢挑一张面对窗户的桌子坐下来,白色的纱状窗帘遮挡着大部分阳光,微风吹过,树叶婆娑,透进来几块斑驳的光影,拿上几本喜欢的杂志一坐就是半天,有一次,明志没忍住困意竟在这张桌上趴着美美的睡了一觉。
这一走,多少还是有些不舍,可纵然不舍终究还是抵不住回家的诱惑。明志很恋家,这些年来,逢年过节都必定回去,哪怕前些年没通动车的时候,火车票再难抢抢上一张站票站一夜都要回去,婚后有了孩子,他回去的就更频繁了。周末连续加班,每周休息半天,就是为了积攒假期每两个月回家一趟和家人相聚。每次放假前,当朋友问明志准备去哪旅行,他都会雷打不动的回答:回家就是最好的旅行。
回到家,明志并没有立即去上班,足足玩了大半年,这大半年除了陪伴家人带带孩子,他通常会去钓鱼、打篮球或者在家写写毛笔字、唱唱歌,似乎是为了弥补工作十年以来因为忙碌而无暇顾及的小爱好,又似乎提前步入了养老阶段。期间也去过几家公司面试,对方均抛出了橄榄枝,但工作内容和开出的工资都触动不了明志,没办法,三四线小城市人均收入本就不高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私营企业里收入就更难保障了。
这日子一天一天过,工作始终没有着落。虽说,去年6月份已经把家里的房贷一次性还清了,但是,毕竟所剩存款已然不多,养育孩子孝敬长辈等正常家庭开支总得负担,再说,这套房子不在好学区内,明志和妻子计划在孩子明年上一年级之前在按揭一套房子,那将又是一笔大开支。
思来想去,明志决定考编制,在职的时候他也曾经参加过几次公务员考试,最好的成绩是距离面试差了零点几分。他颇为固执的认为,一来在私营企业里工作了十年有点倦了,二来在小城市里稳定更重要,而编制几乎等同于金饭碗,幸福感相对比较高,既然回到了老家,又没有更好的选择,那还不如努把力考个公务员或者至少考个事业编。明志当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父母表示:你想清楚了你就去做,我们也不懂。而妻子显然并不太支持他的想法,妻子觉得考编制没那么容易,都已经30来岁,竞争不过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考不上耽误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还不如去创业。是考编还是创业,夫妻俩没少争论,最终妻子还是拗不过明志。
明志在网上购买了学习教材,逼自己集中精力去复习去做题去看教学视频,这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还真不容易。妻子平时一周上六天班,接送孩子及辅导孩子功课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身上,好在母亲会经常过来帮着做做饭,即便如此,还是没法集中精力备考,一年的时间参加了国考、省考、周边各事业单位考试、法院书记员考试以及开发区劳务派遣岗位考试,就差去参加村干岗位考试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在开发区劳务派遣岗位上“脱颖而出”。这个岗位竞争相对较小,招3人,不过百十人报考,30比1的招录比要比其他编制动辄100比1的招录比难度小不少,毕竟劳务派遣岗位待遇相对较差,重点是虽然干着一样的工作但是却没有任何提升空间,合同是和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在单位里那肯定是最边缘的那一类,真正的考试“大神”是不会对这个岗位产生兴趣的,加上明志断断续续备考了一年多少还是有点底子的,这才入了职。
入职之前的资格审查环节,明志和另外两名即将入职的同志带着材料来到单位,负责资格审查的女同志看起来年纪和他相仿,她拿着明志的简历小声的问:你知道这份工作的收入吗?明志同样小声应答:招考公告里说基本工资2500元,不知道五险一金是怎么交的,是否还有其他补贴?这位女同志说:和公告里是一致的,五险一金都有,但是按照最低标准交,其他的就得问领导了。
其实,对于明志来说,这份工作的工资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考了这么多次,依然没能入职,心有不甘,入职了也总算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也算是给家人一个交代。同时,这不还有个把月就过年了,到时候走亲戚,长辈们问起来也可以告诉他们自己考上了机关单位,免得被打上无业青年的烙印。另外,在私营企业工作了这么多年,有机会到机关工作,抱着学习的心态来体验下也是不错的选择呢!想到有这么多的好处,他也就更释然了。既来之,则安之,先干着,反正没有编制不受考试约束,有机会还可以继续考。
过了几天,明志接到了入职通知,一年半没有工作,他感觉到自己的精气神稍显颓废,特地去理了发,换上了压箱底的正装,早早的来到单位,单位离家只不过5公里的距离,一条直路走到底,这也是他暗自庆幸的地方。这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区直机关,主要负责政务服务工作,一楼是办事大厅,二楼是机关领导的办公室。一楼大厅工作人员上午工作时间是早上九点到十二点,下午是一点到五点,中午一个小时是吃饭时间,基本上没有多少午休时间,明志在上海多年的快节奏生活已经习惯了中午不午睡,对于他来说,朝九晚五带双休已然很不错了。
入职第一天,单位里安排了一场简易的迎新会,主要领导致辞表示欢迎大家加入,明志觉得第一位发言的局长特别眼熟,原来他正是面试当天七个面试官中的首席面试官,看起来比明志稍微年长五六岁。局长姓周,他强调:你们能通过笔试,面试脱颖而出说明你们是有能力的,只要好好干,一切皆有可能。既然来了,就要踏实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你们要继续考试我也不反对。接下来分管领导对新人做了安排,被分配到几个不同岗位,可能是明志由于过往的学习及工作履历也可能是明志年纪比其他新人要大上几岁,并没有被安排到窗口从事接待群众咨询和办件受理工作,而是被分配到技术中心,工作内容之一居然是维护电脑以及打印机等设备!
这计算机专业的可不一定会修电脑,其实明志也就会装个操作系统,做个水晶头,其他也就是正常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对于打印机可能还没有文员们用的熟练。他想跟领导解释下,刚准备说却看见领导投来信任的目光又只好收了回去。当然这并不是核心工作内容,核心工作是部门的主要事项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其他事宜包括写材料、参加饭局、临时参加会议以及各种临时任务,比方说这到上级单位跟岗培训两个月。
02 初心不改 继续努力考编
张明志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安徽农村,连火车都没坐过。大学毕业后去上海工作了十年,前段时间因为家庭原因,回到了老家,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决定考编制,考了十多次,却只考了个劳务派遣岗位,他心有不甘。
一转眼入职单位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昨天下午,明志正在忙着收拾刚开完会的会议室,这时候,顶头上司严主任进来了,严主任对明志说:“那个小张呀,你等会联系下市局的李科长,明天你去她那报道,一个月的跟岗培训就派你去了,这是个提升自我的好机会,你要好好珍惜呀,学成归来,要给部门其他同仁分享学习心得!”
他连忙应到:“好的,严主任,我一定用心参训,感谢领导信任!”说完继续忙着收拾会议室。严主任笑容满面的出去了。
其实明志内心里十分明白,这哪是什么培训学习,这是去干事的,最近上头任务重,工作紧,市局人手不够,从下级单位抽调人员去加紧完成任务的。哎,有什么办法呢,还有谁比明志更适合去呢?第二天一早,他便准点来市局报到了。
“您好,请问李丹科长在吗?”明志轻轻的敲了三下市数据局电子政务科办公室的门,用自认为颇具礼貌的语调询问办公室里几位正在敲键盘的工作人员。其中坐在最里面的一位长发姑娘站了起来答道:我是李丹,你有什么事?明志连忙自我介绍:“李科长您好,我是开发区派过来跟岗培训的,我叫张明志。”“哦,你好你好,你稍微等下,坐下来等我下”李科长说完便出去了。他环顾了下办公室,发现办公室里四个人清一色娘子军,自己一大老爷们坐这里总感觉画风不对,寻思着李科长等会应该会给自己安排个工位吧,他取出包里的水杯,转身走到门口拿起热水瓶准备倒点水,发现水快见底了,于是就提溜着两个热水瓶去茶水间打了两瓶开水。明志对这一层的大体布置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两个月之前他曾经来该层其他科室学习过一周事项规范编制工作。回到办公室,李科长已经回来了。李科长微笑着对明志说:“你暂时就坐这,有任务来了我这边在安排你们,我介绍下大家,这是陈某某、这是邹某某、这是胡某某......”明志一一问好,客气的说着“请多多指教”。李科长又说:“你应该比我们都年长几岁,我们喊你什么好呢,要么就叫张哥或是志哥?”“不用叫哥,直接叫我名字就行”明志连忙应到。后来,她们的确没有叫“哥”而是统一喊他“张主任”,其他县区过来跟岗培训的同志也都被冠以“主任”头衔。
明志哪里是什么主任,压根就没有编制,他的身份是“劳务派遣”人员,算是机关单位里的“临时工”。刚忙完本单位的政务服务事项规范编制工作,就被领导委派到上级单位来跟岗培训二个月。
明志一直没敢告诉家人这份机关单位的工作月薪有多少,因为太低了,差不多是和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头一年的月薪资水平齐平。就这份工作那也是他“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笔试、面试、政审、体检各环节以后才获得的。他的前几份工作都是在上海的私营企业,毕业后一直在教培行业工作,一路从咨询顾问提升到分校负责人,是集团里最年轻的高管,月收入是现在的10倍以上。由于孩子即将上小学,又没有能力让家人一起来上海生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思来想去,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斟酌之后,他选择了回归家庭......只是这内卷厉害,考编的难度那是一年比一年难,分数一年比一年高。他下定决心:卸载掉手机里所有的游戏,下次省考之前不再去打球、钓鱼,从头开始,分模块复习考点,一定得考上岸!
他默默的以《官策》中有这么一段话勉励自己: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乾坤未定,你我皆为黑马。
03 临时工小朱同志
两个月的市局跟岗培训总算结束了,这市局里,明志是一天都不想呆了。一是工作量太大,每天各种数据晃得眼晕,本就不好的视力可得悠着点。二是这市局食堂伙食还不如明志所在单位食堂,明志也算是个合格的吃货,去到一个地方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去吃吃当地的美食,这市局培训两个月下来,他还瘦了2斤,这算是意外的收获了。三是本单位有几个志同道合的考友可以相互吐槽或者相互激励,大家比比拼刷题正确率,这种学习氛围总归对考试有利。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都是人上人”一到中午12点,就能听到有人絮絮叨叨的念叨着这干饭人之歌,原来是和明志一起入职的小朱。小朱是一名95后小伙,长得膀大腰圆,饭量惊人。他还时常念叨: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他倒也的确一直是用实力去践行他的口头禅。记得我们刚入职在食堂吃第一顿饭的时候,他愣是让打饭阿姨给他加了三次饭,当米饭占了二分之一餐盘,他这才满意的用并不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对阿姨说:可以了,我饭量大,以后就按照这个量给我打,打少了我真吃不饱。阿姨善意的提醒他不能浪费,食堂有摄像头,每顿都需要光盘。其实阿姨是真的多虑了,别担心他会浪费,他吃的很快而且极为干净,用实力践行光盘计划。几次之后,打饭阿姨就记住了他,轮到给他打饭时,阿姨都会主动加上三勺饭。
这小朱可不仅仅是只会干饭,工作起来倒也积极主动,在窗口工作的几个月里,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办事群众对小朱的工作态度纷纷给予了好评。
就说前几天吧,下着大雨,快到午饭时间了,他的座机响了,是一位年纪较大的群众想来大厅办事,但是找了半天一直找不到大厅的具体位置,所以打电话来咨询。小朱耐心的在电话里说了好几遍,这大叔还愣是没明白怎么过来。
小朱急切的询问大叔目前的位置,那焦急的嗓门贯穿整个办事大厅,他让大叔在附近找个地方避雨,自己这就赶过去接他过来。当我们吃完饭准备离开食堂的时候,小朱浑身湿哒哒的才来到食堂。大叔没有接到,估计是嫌雨大先走了。虽然被放了鸽子,小朱并未因此气馁,工作、干饭或者是刷题照样热情四溢。
小朱和很多同龄人不同,他更加务实,这可能跟他之前在企业上班经历有关。他毕业后在一家企业里干了三年,总结起来就是活多,钱少,老板糟糕,临走的时候还没给他结算清楚本就不高的工资。他常常表示,只要能考个基层事业编制,他就心满意足了,一辈子都可以不挪窝,只要单位不开除他,一个编制足以。但就是这么个看似平实的愿望,实现起来可不简单。他是我们几个临时工里学习主动性最高的,一有功夫就去刷题,碎片化时间利用的非常充分,题刷的多,分自然也就高点,好几次进入面试,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未上岸。也许运气方面还差一点。
小朱最近开始控制饭量了,可能是不久前被领导“批评”过有关。那天中午吃完饭,我们几个临时工一边往单位走,一边讨论着食堂里红烧肉烧的真不错,小朱正说得兴奋,嗓门没收住,被走在前面新来的领导听到了。领导放慢脚步回过头略带调侃的对他说:你要少吃点,你看你那个肚子,年纪不大,肚子挺大,不忙的时候不要总坐在工位上,多走动走动,年纪轻轻,别搞得那么油腻。他回了一句:领导,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班办件的群众挺多,也没有多少时间离开工位,我......他还想辩解着什么,老员工刘一白打断他说:以后少吃点,下班后,我们一起去单位6楼活动室打打乒乓球。这小朱还是年轻气盛了一点。
事后,张明志和刘一白对小朱说:你是真的猛,不给领导面子,生怼呀。他倒是强硬:我胖是我的事,工作上领导可以给我提意见,我接受批评和指导,我再能吃我再胖我也没耽误工作,居然当众说我油腻,领导就可以这么说下属吗?再说,我一临时工,我也不怕得罪谁,大不了开除我呀。说归说闹归闹,之后,小朱明显饭量减少了,听说领导又给他加了一项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