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首页推荐

如何用逻辑来吃瓜:平安证券朱益勇HIV事件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10人  邹叔的任性

邹叔说│从时间管理到个人品牌

平安证券吃瓜事件一出,也算是引爆了朋友圈。

但是今天,邹叔和你从逻辑思维来分析如何吃瓜。

先看事件。

随后,朱益勇通过朋友圈回应:关于今天的网络谣言,我已联系公安机关报案。深深感谢家人、同事、朋友的信任、支持和关心,及对造谣者的谴责。

看完聊天截图是不是很劲爆很想转发?

且慢,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一下这个事件。

邹叔从1.HIV证据链,2聊天习惯,3.微信支付证据链,4.艾滋病原理,5.事件推断五个方面来分析。

01 HIV证据链

首先是HIV的测试棒作假。

上图来自京东,仔细看看,微信聊天的图是网图裁剪的,比网图小了一截。

如果一个女生的了HIV,有什么可能不用自己测试棒的图,而用京东的截图?

而且上面说的很清楚,是“与性工作者高危后两个月检测结果”的图。

由此第一个小结论,女主的HIV存疑,而且是大概率。

02 聊天习惯

接下来结合Fovvvvvv的分析来推理一下聊天。

其实我个人也认为整个聊天记录设计感挺严重的,整个对话语言通顺、逻辑连贯、连标点符号使用都堪称教科书,男女讲话语气也很雷同,感觉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如果你在聊天的时候,习惯用句号,那么你说完一句话基本都会习惯性的打个句号,习惯用省略号同理。

开局两张图,先介绍了每月3万元包养的故事背景。

此处,男方陈述句没用句号。

此处,男方女方陈述句都没有结尾符号。

第三张图交代故事关键背景,说明自己发烧了,为下文发现艾滋病作好了铺垫

再加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情节:

女方发烧了男方就发1万块的红包,女方说买燕窝补补,都是在满足吃瓜群众对包养关系的意淫。

第三次验证,疑问句会用问好,但是陈述句不用标点。

第四张图,重点来了,发现艾滋病了。

然而仔细读一下,就会发现这对话太尬了...我圈起来的两句话,大家换位感受一下,别扭吗?这根本就不像一个发现自己被传染艾滋的愤怒的人说的话,而是一个第三方在向吃瓜群众介绍故事背景呢。

另外,现实生活中谁发烧回去验HIV,而不是在医院进行检查?哦对了,如果真的有HIV为什么不发自己测试棒的照片,而去京东盗图?

最后两张图,交代了这段对话发出来的背景,再加入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索要两百万不成愤然曝光的情节....

到了这里,两个人都不爱用句号,只用疑问号,感叹号结尾。

整个对话根本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在为推进剧情而服务,男方全程配合女方一唱一和,融入了能上热搜的各种关键元素和情节,满足了吃瓜群众看热闹的心理。

03 微信支付

微信零钱支付额度只有20万,一旦超过,零钱支付直接就不能用了,要么提现,要么只能明年在用了。

当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突破,但是按照一般习惯,小额用微信,大额用支付宝,每个月3-5万的转账用微信,加上其他支出,这位男主每年用微信支付超过50万?

或者,男方可以晒出正式有效的微信转账记录给大家看看,如果没有每月3万的支出,你怕什么?如果有,这包养怕是坐实了。

04 艾滋病的病例

艾滋病有三个阶段,感染,潜伏,发病。

其中感染期,可能出现发烧盗汗的症状,但是这种症状只是在感染中会出现,大部分当做是感冒,感染以后就不会出现了。

接下来艾滋病就进入了潜伏期。

接下来就是发病期,发病期不是让人死亡,知识是降低人体免疫力让人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网友提供的另外一个可疑的点就是HIV发展成艾滋是有一个非常长的潜伏期的,以下内容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The period from infection to development of AIDS is known as the incubation period. ... The median incubation period from HIV infection until development of  AIDS is estimated at approximately 10 years for young adults.

翻译一下就是:从感染HIV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的中间经历的时间叫做潜伏期。年轻的成年人的潜伏期的中位数大约在10年左右。

换句话说,从感染上病毒,到病发出现高热症状,所需要的时间有50%的概率要10年以上。

所以按照聊天记录所说的,短短一年就出现高热这一点也很可疑。

如果女当事人真的染上了AIDS,但是男当事人好像并没有类似状态,这里不合常理,或者就是女主之前就已经感染HIV了???

当然以上只能得到女当事人因为男当事人而得艾滋很可能不成立,女当事人的指控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存疑的。

05 事件推理

Timson天神也有如下有的推理。

我去看了下她微博@的人,发现了一个人的微博和她的有一些吻合(注明:这个只是我的个人猜测,请不要判定为实锤谢谢):

她自称自己是“苏玲娜”,英文名是“sabrina”,而@的这个人名字叫石玲娜,名字很像。

然后再看了下这个人的微博,发现用的都是华为手机:

接着我同时也发现,她说是一直住在星河国际。

星河国际就在会展中心和购物公园的附近,而这位女士有几次微博的定位都在福民会展那一带:

我不知道这几个是否只是巧合,或是她们有什么联系,抑或者是同一人。

如果真的是同一人,她也是平安的员工,那就有两种可能性:

①她的确被他包养了,只是她为了不想被人发现,所以用了化名....;

②这个文章可能是她自己捏造的,不管是找了谁一起捏造对话,可能是用了男当事人的微信头像并且修改一样的微信名备注制造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让她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同一人,就当我没说过。

当然,邹叔要告诉大家,以上都只是合理推理,而不是真相,不过,用逻辑来吃瓜,是不是很有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