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战乱国度,在逃亡中度过童年,亲人相继离世。没有终点的列车,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城里不时会响起枪声,当地武装部在驱赶敌军,美国导弹击落他们的直升机。与此同时,阿富汗人也在内战,各方势力都想称霸。
这里的人民,早已习惯战争。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国家一直硝烟不断。三次英阿战争、苏联入侵、游击队的武装抵抗,依旧后来的塔利班崛起。
战争的残酷在《没有终点的列车》这本小说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是劳拉-麦克维(不是古墓丽影里面的劳拉),她曾任全球作家组织国际笔会的总监。在世界各地为言论自由奔走呼号,她还曾任全球女童基金会的负责人,积极地为女性争取教育权益。
这本小说是以一个名叫阿芙萨娜的小女孩儿的视角展开的。她出生在阿富汗,一生下来就不得不和爸爸妈妈,还有几个兄妹一起搭乘火车,逃往安全的地方去生活。
如果只是一本以承受苦难为主题的小说,除了让读者感到一丝心情沉重以外,不会有其他的感觉。人们常说“苦难是财富”,教导我们不要害怕吃苦,要承受苦难。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苦难根本不是财富,我们从苦难中收获的才是财富。
阿芙萨娜小小年纪,过多的承受了她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东西。
一 朋友的死去
童年时候的的阿明,喜欢上了村里的拿萨琳(一位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寡妇)。在遭到拒绝之后,阿明因爱生恨,污蔑她和村子里其他男人有不正当关系,拿萨琳被人们抓起来绑在柱子上,被定为通奸罪,处以石刑。
在大家的石头像雨点一样砸向拿萨琳时,阿明举起一块巨大的石头,用力的砸向了拿萨琳女儿的后脑勺上,应声倒下。围观的塔利班士兵对此见怪不怪了,阿明脸上挂着恶毒的微笑。
为什么要处死拿萨琳?大家也不知道,空穴来风的谣言就轻易了结了一个人的性命。
是因为拿萨琳的美貌?
还是因为她在女孩儿禁止接受教育的时候,偷偷给她们上课?
都不是。因为她拒绝了阿明,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image二 母亲遇难
他们一家在外祖母的家里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但是,塔利班很快就来了。他们只好一家大小往山上躲藏,躲在一个山洞里。可哪知遇上了暴雨,接着便是山体滑坡伴随着大块儿的山石往下落。在慌乱之中,母亲被落下的砂石掩埋了。
等到一切平静下来,只看到石缝中露出的一点黄色衣料,那是母亲的衣服。
不久前才从朋友被害的震惊中缓过来,却又遭遇母亲离世。小小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冲击。每次不开心,都有母亲开导安慰;每次犯了错,都有母亲无条件的原谅。
现在却永远的失去了她。甚至不能大哭一场,因为弟弟妹妹还需要她照顾,要带他们去安全的地方。
三 住进难民营
一路逃亡,最终来到了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一处难民营。帐篷一座连一座,好像绵延了数公里,一直延伸到荒芜的大地尽头。这里可不是什么避风港,而是另一个地狱。
每个帐篷之间相隔只有半米,只能容纳五六人帐篷,实际却住着八九个人。夜晚总是会听到惨叫和哭喊声,营里的女孩儿会被拐卖、抢走、强暴。
阿芙萨娜被告知,在这里千万不能单独行动。在这里不会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这些人不过是难民名单上的一个编号罢了。
尽管小心翼翼地生活,但还是避不开生活的重击。妹妹娅拉在一个夜晚失踪了,第二天在河沟里找到了她的尸体,根本找不到凶手在哪里。于是,她决定离开这里,不要留在那里腐烂死掉。
后来,她逃出了难民营,继续往北部逃。一路上遭受了抢劫、毒打。身无分文,独自一人,在森林里行进,随时观察周围,避免被坏人掳走。要说她的经历,可能好多成年人都没办法承受得了。
阿芙萨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她在逃亡路上一直捧着那本《安娜-卡列尼娜》。本来是个胆小的孩子,但是在经历了这些巨大变故之后,变得越来越坚强。
人类的精神中有那么一种东西能亘古永存,无往不胜;人的心中有一团微小但耀眼的火苗,无论世界有多么黑暗,这团希望之火永不熄灭。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重新开始吧,她对自己说。这些磨难都没有击垮她,因为她知道“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
搭乘的列车总会驶向终点站,再重新出发,然后周而复始。她也做好了准备可以走下火车,找一个新的地方,不再需要逃亡,开始新的生活。
但人生的终点站,是生命最后那一刻。前途经过的一切,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本书的英文名“Under the silent stars”直译过来是“在寂静星空下”。这片星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是过往经历中最值得纪念的,也是阿芙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