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最近联系上了一个十几年未曾联系上的同学。
然后不知道是出于他的个人沟通习惯还是行为模式,总是喜欢给我打电话。一天当中有可能会打个五六个。问他有紧急的事情吗?其实也并没有,就是平时唠唠嗑的家常。
我的性格是有点偏被动的,平时也就习惯了用微信去跟彼此沟通,发的文字比较多,偶尔会语音。
就突然之间,对,我就感觉是突然之间,多了这么多电话直接进来,就感觉自己的生活都被扰乱了。电话打进来,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接吧,你又觉得不好意思,接吧,就有可能要专注于接听电话。
主观的情绪上就会有一种被入侵的感觉,心里就会产生不舒服。
我就问他,你为什么喜欢打电话呢?他说打电话的效率更高,你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根据声音的语调,感觉会更亲切一些。
我问他,你平时也是这么跟人沟通的吗?
他说打电话的时候会多一些。
我就直接告诉他,我有点不习惯,可能说有点不适合。这样会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
不是适合于别人的,就能够适合于自己。
减肥的方式方法也是这样,适合别人的,也不一定适合你。
身边有认识的人,通过饮食控制加运动的的确确瘦下来了,说得很健康也很好看。
然后就有很多人向他取经“你是怎么瘦下来的呢?”
他也豪爽,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其他人。甚至于把自己的食谱和运动的一些自己做的规划,都拿出来跟大家去分享。
分享的时候大家都好高兴啊,兴高采烈的拿着他的食谱和运动规划走了。仿佛好像几个月之后那个成功的自己就在眼前了似的。
后来这个朋友去做回访的时候,发现一个减肥成功的都没有。
有的人说这个食谱简直太虐了,份量这么少,口味这么淡,而且口感这么差,我坚持不了。
有人说这个运动好难坚持啊,我觉得太累了。做了三天,然后就坚持不下去了。
你能说这个方法没有用吗?但是这个方法的确让这个朋友瘦下来了。但是你们做不到,做不到,就不会拿到结果,那就说明这个方式并不适合你。
减肥的原理无非就一个:摄入的热量要小于消耗的热量。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在热量上形成热量差口。
那么能形成热量差口的可能就是一个在饮食上,一个在运动上。
只有在这两个途径上去做文章。你要么就在吃的热量上减少,要么就在运动上增加热量的消耗。再者就是两种结合。在少摄入一点热量的情况下再去多消耗一点热量。
违背这个原理的,都是违背自然科学道理的。
而且这个本质是最基础的,因为营养学的复杂性,还要根据个人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一个调整。
比如有的人平时就是喜欢大鱼大肉的惯了,这样她身体的蛋白质就有可能是充足的,不需要在前期额外的补充蛋白质。有可能这样的饮食习惯还会导致蛋白质偏高,引起肾脏的负担。在饮食上就会做一个蛋白质偏高的方案。
有的人喜欢吃素,平时的肉食摄入比较少,那这样的人一般蛋白质就会欠缺。在饮食的调整上,就会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我们平时都是提倡均衡营养,当然最后营养是最科学和对我们身体最好的一种饮食结构。
但是因为前期饮食的一个习惯,会导致我们身体存在一个历史遗留的营养不平衡的一个状况。
这个时候就要先调整,然后再去平衡。
所以没有一个万能食谱是拿来每个人都可以用的。也没有一个万能方案,是拿来每个人都可以用的。
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以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适合别人的,也不一定适合你。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