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只是重复
文 梁树丽
端午,不只是重复端午,不只是重复。
01.读懂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会更注重利用节日给学生更多的思想和知识输入。
我会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设计板书,然后开展诵读活动。
诵读一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让我们感受到屈原诗歌中的浪漫和气势磅礴;一句“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抒发了他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还有他的惆怅与孤独。
我希望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重温那悲壮的画面,传承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02.粽叶飘香
我们邀请班上手巧的艺静妈妈来教我们包粽子,一叶一线总关情,这时候的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他们专注的眼神写满崇敬与热爱,他们动手的过程就是学习与成长。
包粽子 吃粽子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便多了格外的香甜。
03.手指操比赛
利用粽子上面解下来的线绳,我们进行手指操比赛,指尖跳动之处皆是解的未知数,开动脑筋,我们寻求更多的答案。
求解04.不一样的五彩线
我会给孩子们早早准备好五彩线,然后用一首古诗和他们做交换条件,让他们明白用努力换来的礼物最具意义。
端午系在手上的五彩线
文秀(唐代诗人)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05.用语言做点事情
课堂是知识的输入,而我更需要看到的是知识的输出。
让学生用语言做点事情,是我这学期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又到端午节我们已经进入期末复习考试阶段,时间非常紧张,我改变了输入的模式,把端午节的故事变成了一篇英语作文。
我喜欢用文字来影响。
我来讲最喜欢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教育就是这样,在行走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出口,朝着最为正确的道路行走。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这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新方向。
学生讲 学生讲 学生讲让学生用语言做点事情,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我们需要做好引路人。我们不只是要求他们理解和知道,而是要求他们用这些知道去传播与影响。
我们用语言传播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的故事,我们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把中国故事讲好。
重复与刻意练习是最好的记忆,而展示则是最大的张力和表现力。
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都需要被确认被看到,我们需要记录他们的成长,用照片用视频来给予确认。
真正的留下,是把知识转换为符号,然后存在大脑中,它就是变成记忆,长期的重复就形成了习惯,这就是我们的记忆力。
从讲到说从读故事到说故事再到讲故事,我看到我们班的孩子在成长,越来越好。
视频展示 视频展示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演绎节日,我们给这个端午赋予了新的意义。
节日,在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输出中有了多姿多彩,有了百花齐放。
将文化传承融入传统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维护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
或许,这就是我们利用节日做思政教育的最佳模样。
有艾在门上挂一把艾。
有艾,才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