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心与私心的较量
昨天看完《高山下的花环》,意识到无论在什么时期,都有关于公心与私心较量的问题。而公心与私心到底谁将打败谁,谁将居于主导,这就得看一个人的价值追求了。
赵蒙生是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里的一个主人翁,一个高干子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官二代”。为了实现曲线调职,其母亲动用关系把他从军政治处宣传科调到某连当指导员,也就是下基层锻炼,以图将来再调到更好的位置。说白了,这个连队也就是他赵蒙生的跳板。问题就出在跳板这儿了。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夕,赵蒙生的母亲打听到儿子赵蒙生所在的部队即将开往前线,立即找关系,想尽快把儿子调走。然而,在赵蒙生最终拿到调令的时候,他所在的连队正准备启程赶往云南边境。是参战还是当逃兵,赵蒙生犹豫不决。回想起平日里连长和战友们对他的好,想到那些没有关系仍要不打折扣奔赴前线的普通战友们,想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想到国家此刻正是用人之际,赵蒙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作出决定,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小说中赵蒙生的母亲虽也是干部,但在关键时刻却私心为上,一心想着儿子能避开战役。赵蒙生虽然之前在工作中有些不成器,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公心为上。这一正一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领悟到:人只有有正确的价值追求才会真正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公而忘私。
现在是承平时期,然而有时候我们依然要面临这样的选择。这次的疫情防控就是一场大考,既考验领导干部处理危机的能力,也考验人民群众公心几何。
疫情刚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医护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毅然“逆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铿锵呐喊,他们以“舍我其谁”的豪迈再次证明,“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果没有为国公心、利民初心,谁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送死?当然,一心只想保全自己的私心也是存在的。至于在关键时刻公心与私心谁打败谁,这还真要看一个人的价值追求了。有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而有的人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全自己,私心太重,为人所不齿。
封城之后,执勤工作人员需要增加。各单位要派人增援社区卡口执勤工作。我有幸被单位选派到我市其中一个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得知我要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要出门参加疫情防控,爱人暴跳如雷,说我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人家躲都来不及,你可倒好,反倒要贴上去。你就是要在单位表现也不是这个时候表现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爱人噼里啪啦的教训我,怪我没跟她商量就答应下来。没跟她商量确实欠妥,可我即使跟她商量,她就愿意让我去?她没那么高的觉悟,我知道。走的那一天,她依然生气,可又无可奈何,只是嘱咐我注意安全。
参加抗疫倒不是说我有多高尚,只是觉得这事总得要有人去做。如果大家都躲在家里,这疫情还怎么防控?医护人员他们在第一线艰苦奋战,如果我们工作没有做好,造成更多流动人员感染,那还怎么收场?所以,但凡我们有颗为国为民的公心,就不能在紧要关头当逃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赵蒙生”式的英雄人物。摒弃私心杂念,秉持利民初心,乃国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