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千面79:罩袍之下的偏见——《罩袍之刺》
阅读时间:2023年8月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时长10个小时
整体评价:7小时22分钟
精读打卡文集更新:第137篇到142篇
本书评价
这本书是以“平视”的视角描写了六个主人公及身边亲友的日常,文字上比较朴实,甚至有点太过平铺直叙,故事情节没有强烈的冲突,一些感动、震撼都源于人们日常生活本身。作者是一个摄影师,所以书中有很多照片,直观的展现阿富汗的市井,这一点算是特色。同我的想象不同,作者没有花很多的笔墨去描写罩袍下的女性,甚至到了后几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不在身着罩袍了。
作者说:“罩袍,英国人称为波卡(Burka),阿富汗人叫它茶达里(Chardari),这种长至脚踝,面部用网眼布料织成的蒙面长袍,是外界对阿富汗女性的刻板印象之一,虽然它是一种典型服饰,也并非所有女人都会穿它。种种刻板印象就如一根根刺,牢牢地扎在罩袍上面。这布料有时遮挡的不仅是她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双眼。”
个人的一些感受
作者从阿富汗回国回到正常的生活适应了很久,北京有不间断的电力,有电动门,有电梯。这儿的饭馆可以男女混坐,门口也没有荷枪实弹的保安。一天又一天,随着自我调整,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淡,对生命的敬畏似乎逐渐变得没有在阿富汗时那么触动人,活着偶尔也成了一种虚度,而不再是对平静生活的感激。
她的感受与我们也是一样的,可能在读这段文字时,在看到那些照片时,我们会反思会感恩,然后合上书本继续我们普通平凡,自以为理所当然的生活。社会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于我而言有两点:
一是改变了我对当地女性刻板印象。以前总以为那里十分落后,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书中的女性们也被一定程度的束缚,她们职业不同、出身各异、成长环境也不一样。但是她们都勇敢的展现自我、有理想、有追求、有行动。比如,勇敢为女性发声的电台,为女性提供工作的绣房,决意和男友分手出国进修的记者、学武术的女孩、用网络赚钱用脚化妆的女孩、学习兽医立志报效国家的女大学生。当然必须承认的是,书中的这些女性不是未婚,就是丧夫或只有名存实亡的婚姻,没有男人的“束缚”她们是有能力和想法,独自思考甚至改变了当地的面貌。她们也会被歧视、被威胁、她们的努力甚至像精卫填海,一颗石子落入水中水花过后未见波澜。但是我看到了撬动现有格局的微小力量,也愿意相信聚沙成塔终能改变现实。
二是改变了我对当地信仰的看法。之前我只是通过新闻关于战乱、袭击的报道听说这里的,在我的感觉中那里就是被恐怖的信仰洗脑、被极端的组织控制。在书中女人们的谈论中也涉及到少数族裔被排挤、被歧视,但是那里的人还是虔诚的信仰着伊斯兰教,对于这个z教我不甚了解,只是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知道,那是一个崇拜月亮、爱好和平、洁净至上的z教。就像书中学兽医的女孩说的,科学负责解决问题、z教负责安放心灵。在书中我看到了互帮互助的人们、虔诚的祈祷礼拜、信用为先、遵守原则。书中的主人公们也提到,现在的不幸一部分是教义被滥用造成的,而不是阿拉的本意。当然我们需要考虑忠实的信徒有“王婆卖瓜”的倾向,但我仍然愿意相信工具无罪、错在使用者本身。
人到中年,必须接受自我的局限性,然后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是要自怨自艾,还是站在他人的痛苦上的优越感。看过这些他人、别处人们的生活,结合社会条件、个人经历,我获得的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与其挑错、指导,不如自省自察。
感谢看到这里,以上就是我对《罩袍之刺》这本书的一些浅见。没有一篇书评可以代替阅读,希望大家阅读原文,分享感受。“千人千面、百书百看”我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