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知识分子称为“老九”
2023-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莫自闲
们为什么要用“老九”来指代文人呢?在中国古代,有着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春秋战国,宗法制度下的贵族统治被消灭。汉武帝独尊儒术,文人士子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文化世家几乎代代出任高官。隋唐以后,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因此,社会上能出官为仕的,除了皇亲国戚,就是读书的学子了。在等级分明的古代,做文人是光宗耀祖的。因此,社会上便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连做皇帝的宋真宗也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是很光彩的事情。
但是到了蒙古人统治时期,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
蒙古人将人种分成了四个等级,蒙古人最尊,色目人居其次,金所统治的汉人排第三,南宋汉人为第四。不但如此,据《心史》记载,蒙古人还按职业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而这“九儒”指的就是所谓的文人,这一规定在元代被明确编进了法典。因为文人儒士被列为第九等,所以人们也就称他们为“老九”,当然,这个称呼里有轻视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