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儿》:女孩,别把命运交给男人
郑重声明:原创文章,首发于公众号Ethan小书匠,文责自负
《月牙儿》是老舍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成书于1935年,讲述了旧社会一对母女为生计所迫,先后沦落风尘的故事。小说文风简洁明快,情节并不复杂。可读起来,就会被其中的细腻深刻、冷峻写实给震撼到。我随着剧情推进才知道幼年丧父的“我”是个女孩,在吃人的旧社会,等待她的是无数双拉她坠入黑暗的罪恶之手。于是不难明白,小说开头,碧云上斜挂的月牙儿,带着点寒气的一钩浅金,正是“我”命运的写照。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组成了“我”的生存记忆。

月牙残缺,命运沉沦
《月牙儿》中的母女,是很淳朴的普通人家。可是家庭没了顶梁柱,她们用尽力气挣扎也于事无补。身材瘦削的母亲,靠浆洗工人的衣物度日,臭袜子熏得她吃不下饭。一双手布满鱼鳞一样的老茧。即便如此,还是入不敷出。不得不靠典当家中值钱物品度日。一入春,一家人的棉衣就躺进了当铺。到最后当无可当,母亲不得不拿出陪嫁的银簪。
“不能叫你饿死。”母亲如是说,于是“我”多了一个新爸爸。新爸爸对母女很好,“我”有了自己的房间,还被送去读书。看到这里,我倍感欣慰,日子也算是好起来了。“知识改变命运”,女主应该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吧!
然而好景不长,新爸爸有一天突然消失不见。小说没有交代,但我相信他不会抛弃这对苦命的母女。或许他像《活着》里的福贵一样被抓了壮丁;或许他在劳作中出了意外,生死不明;或许他因时局动荡,投身革命浪潮。毕竟在那个年代,把继女送去读书,应该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吧!
母亲继续让“我”读书,用她自己的方式。已经升入中学的“我”,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旁人的眼光和不怀好意。常有男人出现在母亲屋里,“我”愤怒,“我”愧疚。“我”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毁掉自己。
可惜,母亲年老色衰,没法继续照顾“我”。而“我”经过知识的洗礼,自然不愿用母亲的方式生存。最终,母亲再次改嫁,只是这回无法带上“我”。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我”寻求校长——一个热心的矮胖妇人的帮助,解决了吃饭和住宿问题。“我”决心变得有用,靠着帮校长抄写材料,给学生织东西,“我”甚至有了收入。我心中怀有一个梦想,养活母亲。可是看着微薄收入,梦想只能是梦想。
麻绳单从细处断。学校换了校长,新校长不一定能支持“我”吃住。为了不坐等被别人赶出去,“我”另做打算。可这世界很小,小到没有安置“我”和“我”的小铺盖卷的地方。
“我”开始理解母亲,为了口吃的,“我”什么都做得出。“我”再次寻求之前的胖校长帮助,可惜没遇见。遇见了一个人面兽心的青年,三言两语,小恩小惠,“我”便彻底沉沦。
对于“我”的失贞,老舍写得非常含蓄。“小蒲公英在潮暖的地上似乎正往叶尖花瓣上灌着白浆。什么都在溶化着春的力量,把春收在那微妙的地方,然后放出一些香味,像花蕊顶破了花瓣。我忘了自己,像四外的花草似的,承受着春的透入;我没了自己,像化在了那点春风与月的微光中。月儿忽然被云掩住,我想起来自己,我觉得他的热力在压迫我。我失去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妈妈一样了!”
可惜依附男性是生存的陷阱,而非出路。直到一个美丽的妇人找来,“我”才知道自己被欺骗了,原来“我”只是被他包养的情人。那妇人并不闹,只是哭,“我”答应把丈夫还给她,什么都没带,再次走上街头。
可这样的男人真的能还回去吗?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他不过是转身再寻一个情人,而且被拆穿之后更是肆无忌惮,连家都不回了。可怜的小妇人,她有吃饭的自由,可她的一切都要听从公婆、娘家和父母,她得继续寻找丈夫,她得从一而终,原来她更没有自由。
“我”在饭店做起了女招待。努力工作,正经做事并不受待见。底线一旦被打破,便是万丈深渊。主人公因读书而耻于卖身,却又因饥饿被迫妥协。她曾试图反抗,拒绝谄媚卖笑,但社会对她的打压比母亲更残酷——男青年以爱情之名诱骗,餐馆老板以生计要挟羞辱。最终,她以“报复性堕落”对抗命运,将性病传染给嫖客,却陷入更深的自我厌弃。
残月不圆,但求破晓
老舍笔下有很多淳朴向上的人,都因为社会的残酷而走向堕落。《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小福子。他们的故事同样让人心碎。不过我们不能把社会的结构性压迫当做人堕落的必然,因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人摆脱了麻木,选择对抗命运的不公,打破黑暗的旧世界。
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尽管无法处处满意,但至少我们不用为了一口饭出卖自己的灵魂。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开始算起,中国没有卷入大规模战争,已保持了46年的和平。但是我们需要警醒月牙儿的悲剧在当代并未终结,而是以更隐蔽的形式存在:有人为奢侈品借高利贷而无力偿还,有人以“爱情”之名接受包养。这些选择看似“自由”,实则仍是精神依附的变种——将自我价值寄托于男性的认可或物质的堆砌。
作家大冰在一次直播连麦的时候,遇到一个本科退学被包养,一个暑假70万的女生。她信誓旦旦地说那个大自己很多的男人对自己很好,会在自己25岁的时候离婚娶自己。对此大冰很痛心。他无法说服女孩,因为她轻轻松松就赚到了普通人十几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但大冰觉得开心不值得追求,内心的自洽和圆融最重要。女孩目前的认知,放在漫长人生当中来看,是极其不好且埋藏巨大隐患的。
想想看,如果她维持了高消费的习惯,有一天被抛弃,她又如何能够安稳地生活下去呢?如果她和《月牙儿》里的女主一样,不断打破底线,在一群男人中周旋,不幸染病或触犯法律,最后回忆这一生,真的不会后悔吗?
《月牙儿》的悲剧提醒我们:女性独立的真正意义,不仅是摆脱男性依附,更是打破社会规训下的“残缺”叙事。月牙的“弯钩”可以指向黑暗,也能勾连成圆满的圆。女孩,别让命运成为他人手中的月牙——你要成为自己的太阳,以独立之光刺破依附的阴影,照亮自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