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谁是你的点灯人

“大家觉得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家长会上,园长这样问道。
“独立。”我心里默默地回答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刚刚脱离精心呵护的家庭环境,要适应集体生活,首先面临的挑战必然是独立。独立吃饭,独立上厕所,独立睡觉,独立交际,独立学习……
“是独立,这一年我们幼儿园为了培养小朋友独立的习惯,做了大量的工作…”园长开始一一介绍。
孩子会自己穿脱衣服;睡觉前把被子铺得整整齐齐;用筷子扒拉面条吃;用剪刀剪出不同形状的图案;穿着轮滑从摇摇晃晃到流畅顺遂;校运动会才艺展示;元旦联欢会在那么大舞台上的镇定自若;孩子的成长就在点滴的活动中不断提升,作为家长我都看在眼里,也深深地明白: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是无数爱着他的人点亮他前行之路,有老师,有同学,有家人,还有父母…

身为教师,我无比清楚这些点灯人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幼儿需要培养独立,小学需要培养学习习惯,那么初中和高中则更需要学习力!学习力要求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学习渴求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体现的是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的综合素养。
因为所教学生是初中学段,正是在人格独立的犹豫和彷徨时期,难免有探索和抗争。于是无数的家庭,上演着的鸡飞狗跳的斗争戏码,那如何照亮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呢?
我曾带过一个孩子,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开朗活泼,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玩笑,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无数想不通的问题都会成为心头的重负,他实在不堪忍受便用小刀划自己。后来彻底爆发了,逃学,离家出走。所幸,他有一个深爱自己的母亲,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她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她陪着孩子去旅游散心,陪着他去找心理医生,陪着他度过那个漫长的黑暗期。
毕业后他再回来看我时,已经非常心平气和了。还利用假期打工,为家里贴补。我想倘若不是母亲为他点亮的那些灯,他是没办法撑到这个样子的。
还有一个学生出类拔萃,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无论琴棋书画,还是成绩做人都是数一数二的。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她数学失利了,顶着红肿的眼睛来上课,我看着也分外心疼。下午她父亲就特意请假到校,找代课教师了解学习情况和解决办法。那个孩子下课后也主动前来咨询老师,她看到自己的父亲先是一愣,大约是在最亲的人面前无法伪装,忍不住又红了眼圈。她父亲轻轻搂过孩子,拍拍她的肩膀,低声说道:“没关系,爸爸在呢,我们一起想办法。”那是我见过的最动人的一个画面,在鸡飞狗跳的初中阶段,他们父女之间那种互相鼓励的亲子关系是多少家庭渴望却得不到的。
我想那一刻,一定有一盏又大又亮的灯在那个孩子心中缓缓亮起。无论她以后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父亲那盏灯必然会成为她前行的动力。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应该都会伴随着焦虑,痛苦,欣喜等五味杂陈。没有一个人可以一帆风顺,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有那么几盏灯为你亮起,前行之路便会异常的温暖和清晰。
人为了自己成长而感到焦虑,可能永远没有解药。人类文明本来也依托于此。无论是身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种种活动,还是身为教师,组织种种活动,我都看到了无数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参与的样子,固然有焦虑,但更多的是坚定不移。因为大家都明白,所有的参与,都是为了点亮孩子人生路上更多的灯。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不是说过: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身为成年人,可能会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匮乏所带来的种种考验。于是便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少走一点弯路。所以教育便成为举世瞩目的话题,焦虑也因此而产生。倘若我们都能够明白我们都是点灯人,不是验证孩子合格与否的检验人,我们会更从容一点。
2020年,希望我们点亮别人,也点亮自己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