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与古人一起“说文解字”

2022-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雨读书

关于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通过绘画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情况,内容多以野马、野牛、野猪、山羊、猛犸和赤鹿等野生动物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早期的这种以绘画记载的形式,慢慢演变为图形文字符号;由于文明发源地的不同,人类的文字起源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为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是公认的人类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多刻在木板和石板上,且多为图像;大概经历了400年左右的演变,楔形文字系统趋于成熟,字形变得简洁起来了,主要以抽象化的方式呈现。

而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母文字。这种文字简单易学,很快被人所接受;那么,楔形文字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进入公元元年之后,这种古老的文字也就无人使用了;可以说,楔形文字就此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二种为象形字,即埃及圣书字,这是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所创造的文字,其主要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在古埃及古典时期,符号总数约有700来个;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数量超2000个;所以,这些基本的符号,便组成了全部语词,也就是音节文字。

后来,埃及被罗马帝国吞并后,文字全面受禁;这也表明,此种文字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让它成了一种无人能解的文字,成为至今的“世界之谜”。

第三种为玛雅文字,这也是一种神秘的文字;因为,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还有形声。

罗索夫曾表示:“玛雅文字和古埃及、中国的文字一样,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

换言之,玛雅象形文字一方面代表了一个整体概念,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特的发音。

此后,随着西班牙人对尤卡坦半岛的征服,以及对玛雅文化的残酷镇压和消除行为,令玛雅文化就此销声匿迹了。

第四种为甲骨文,即中国古代文字;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契刻在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所见的最成熟的汉字。

事实上,直到1899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到药店买药时,发现中药中有一种叫“龙骨”的中药,其表面有许多汉字的刻纹,由此揭开了中国古代文字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证,人们才追溯到中国商朝时期,王室将这些甲骨片用于占卜记事而契刻上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载体。

而在我国文字学家、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的《文字小讲》中,就从“服饰”“出行”“居住”“人体”“农事”“娱乐”“工艺”“器物”8个维度,讲述了100个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和前世今生。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析了造字的创意、文字产生的缘由、字形、字义的演变,并从另一个层面,将与文字演变相关联的社会、文化、生活、地域风俗等角度,为青少年读者呈现了一幅“纵古论今”的文字发展史图。

就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凡解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字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史,见证了亘古以来的社会变迁。

如今,我们能通过这套书来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来说,意义非凡。

这套书除了作者提供的大量珍贵文物图和趣味彩图,并按照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秦小篆、现代楷书的演变过程进行展示,让我们在拓宽天文地理、风俗文化等知识的同时,还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比如,作者对于工艺篇中的“木”字,如此解读:甲骨文的“木”字,创意出自“一株有根、干及枝丫的树形”。

还有,关于服饰篇中的“带”字;用《说文解字》中的话来说:“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带”在服饰中的作用。

而金文中的“带”字,是表示作为衣服的腰部被带子束紧之后而在下摆所形成的褶纹状;带子不仅可以束紧衣服,还可以用来携带工具及装饰物件。

对于文字的解析,除了这些基本概念的陈述,作者还从字意上延伸出了许多的内容,如典故、知识链接等等。

可以说,《文字小讲》全套共三本,即汉字里的古代生活、汉字里的古代日常、汉字里的古代博物,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解析100个中国文字的奥秘,让青少年既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又能链接除文字之外的各种知识。

因此,这套书将会引领孩子们在8个维度的文字探索中,跨越时空,重返到古人的生活现场,与古人一起“说文解字”。

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适合父母与孩子一起共读的好书。

愿你在阅读此书时,能有更多的领悟和见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