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大片——考试
这几天是全市的考试日。
娃吃饭时对我说:“这几天总是感觉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紧张吧,”我猜。
“不是。”“担心?”“也不是。”“焦虑?”娃还摇头。
“嗯,那是不是兴奋呢?”我换了个思路。
“嗯,嗯~”娃点头。
我在心里冷笑:该考试了,你兴奋?!表面上仍装作镇定:“为什么会兴奋呢?”
娃淡定:“说不出来。”
于是,我继续猜:“我猜是想到考试完了,终于可以轻松点了吧!”
娃肯定:“是的。”然后吐露真言:“真恨不得早一天考,我都能想象到考完试终于可以看电视、玩游戏的画面!”
我马上想到那个脸上满脸黑线的表情包,那一定是此刻我这个老母亲的真实写照。于是,开始“千万不能浮躁啊!关键时候要静下心”等各种说教。至于效果嘛,呵呵~
如今的考试,已经不是娃们的了,更像是父母的、老师的甚至全民的。各种段子也应运而生。
考试,是不可回避的。从一千多年前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开始,考试越来越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制度之一。不论国家、民族,考试都是存在的。它本身只是个手段、工具、途径,但被赋予高利害意义后,渐渐被演化为目的。
身处教育圈,有时觉得自己很可笑。一边是我们想从小学开始改进统一考试、减少学业压力,一边是家长的质疑:不考试还得了?!一边是小学评价改革尽可能考察学生全面素养,一边是一上中学立马投入到现实的题海;一边是小学取消排名、鼓励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一边是中学大挂的考上多少名校的红标语……很多时候,身为爹妈和身为老师,都会纠结、担忧:会不会耽误孩子?我们的孩子以后能面对更高学段的挑战吗?课外班盛行,绝不是学校希望的,也不是父母情愿的,但它就是被需要的。长远来看,以补课、学业辅导为目的的课外班不仅造成的是学业负担、对学校教育的冲击,更会是社会阶层的分离加剧。
昨晚的家庭群里,定居美国的小姑子看到我们转发的帖子《娃,别怪爹妈焦虑,好学校的入场券已经越来越少了》后留言:“我看到的美国爸爸带孩子搞体育的多些,中国爸爸(居住在美国的)大多都是抱着手机把孩子送学习班。美国的作业确实不多,但是要学好还是需要在家自己下功夫。”我写道:“看来,相同的是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不同的是学校教育部分因教育体制而不同,家庭教育部分因社会文化而不同。”
考试,一定是期末大片,是学生学业历程的连续大片,希望它能拍成励志片、梦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