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每天进步0.01高效阅读实践营

每日一书——《当良知沉睡》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4人  李泳梅Bella

【书籍名称】:

每日一书——《当良知沉睡》

《当良知沉睡》

【作者】:

玛莎·斯托特博士(Martha Stout, Ph.D.)

美国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在著名的麦克莱恩精神专科医院(McLean Hospital)接受专业训练。

斯托特博士拥有多部著作,被福克斯新闻、美国公共广播电台、KABC电台及其他许多广播节目介绍和报道过。

【阅读目标】:

1、身边每25个人中,就有1个人反社会人格,我觉得挺可怕的,真的有那么多人反社会人格吗?

2、反社会人格,没有良知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如何辨别

3、如何让自己有“真良知”

【阅读感受】:

连环杀人犯

杀死老人的保姆

荼毒生命的恐怖组织

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

为金钱而结婚、不关心孩子的男人

心怀怨恨、给邻居找麻烦的老妇人

性侵女同事、犯欺诈罪的公司总裁

通过欺骗病人来打击同事的心理医生

这两群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他们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杀人犯、连环杀手、大规模杀戮狂人身上明显的暴力特征和巨大的社会危害性,让我们很容易辨认出他们是反社会人格者。但我们通常意识不到、也分辨不出身边真实存在的大量"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他们通常不会公然违法,所以法律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他们以普通人的面目隐藏在你周围,随时可能伸出魔爪,毁掉你的生活!

良知的起源

良知,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对一些6~16岁的孩子做了调查,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依循一个普适的过程:

7~10岁,处在道德成规前期,他们会顺从成年人的权威,并遵守规矩,因为对赏罚具有了预期判断。

10~13岁,进入道德成规期,他们对权威有了抽象的概念,有了服从的意愿。

13岁以上,处于道德成规后期,形成抽象的道德原则,并按其行事以满足自己的良知,而非他人的认可。

反社会人格者的常用招数与识别

① 毫无顾忌地使用自己的魅力,因此通常魅力惊人

② 对刺激的需求多过常人,且喜欢拉人下水一起冒险

③ 具有超强的识别好人的能力,一看就知道谁好欺负、好控制、容易骗

④ 善使色诱

⑤ 演技高超,扮作正义的化身

⑥ 喜欢装可怜

保护自己的13条法则,摘几条觉得对自己最有用的:

* 最高原则:必须承认有些人就是没有良心,而他们长得和我们一样。

* 事不过三。一个谎言可能是误会,两个谎言就是很严重的错误,三个谎言说明碰到了骗子!赶快脱身,这绝对比日后再离开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以后再恋爱,一定把这句话贴脑门儿上!

* 质疑权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焦虑,如果觉得某人某事不对劲,就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 提防拍马屁。某年某月等我发达了,这条的重要性要上调。

* 不要混淆了尊敬和害怕。这是两码事,会用恫吓我们为手段以获取好处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

* 不要跟他们纠缠不清,避开他们!

* 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

* 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其他理由,而同意帮没良心的人隐瞒真面目。他们不会感激你,相反这样会害了自己,害了他人。

* 让自个儿好好活着。医生不是也唱了吗,若无其事,才是最狠的报复。

【下一步行动】:

1、从小培养汤圆的良知,帮他成为一名性格健全的人。

2、保护自己,好好地活着

【每日金句】:

小心,无良原来是一种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