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搞笑的想法放心,你会想看的。

当生活给予你暴击,不如回赠以沙雕bot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67人  网易王三三

遭遇生活的重击后,靠什么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把你从丧到不卸妆就躺尸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是奶茶吗?是男朋友吗?是新番吗?

都不是!是沙雕视频啊朋友们!

最近半年,网上的沙雕除了数量上长势喜人,还摸索出了很多刁钻的沙雕形式。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最近喜提出圈的 bot 式博主。

Bot:当代云文化下的一种电子收集癖

bot,即同主题的内容集合。

一个 bot 账号发布的内容,往往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而且这种主题一般来说切入点会小而具体。

举个栗子@直男发言bot,顾名思义就是刊登各种直男的直言直语,以达到气死各位姐妹的目的。

与之对应的则是@绿茶发言bot,虽然在性别上和@直男发言bot 对立,但目的没有变,还是气死各位小姐妹。

上了头的小姐妹不要气,可以来看看@意难平bot 专注于影视剧书中各种扎心台词,看完不哭算我输。

虽然文案上都是溢出屏幕的悲伤,但各类意难平类别过于跳跃,很有可能发生下面这种双眼在30秒内能接连流出有关民族礼教、壮志未酬、羁绊难平三种泪水的情况……

可以说 bot 基本上约等于各类接受投稿的“吐槽君”,不同于“吐槽君”的地方在于 bot 不要求信息有可讨论性,甚至传达出来的内容越简单越好。

理论上来说,视频、文字、图片都可以作为 bot 的内容媒介,但信息量少而精的还是图片形式。

比如@GIF倒放bot 发布的内容就是一些趣味 gif 的倒放版,没有多余的文字讲解、图片也没有传达更多信息,只是 gif 倒放后有种奇妙的幽默感而已。

大概也就看了5678910遍吧  

@瞎几把穿bot(现已更名为@瞎几把穿post)更加简单,收集全球范围内艺人的穿搭灾难。

国内的鲜肉。

欧美的大叔。

甚至动漫里的人物,都不能幸免。

某种意义上来说,bot 也约等于树洞。

Bot 账号上的这些内容来源可以是自己搜集,也可以是读者投递,大部分 bot 都开设了粉丝投递渠道。

换句话说,bot 也可以理解为只接受某个特定主题的树洞。

bot 形式的博主在没火之前,其实大多互动量并不高,但依然在坚持不懈发布着同类型的内容,可以说全凭皮下的收集癖在维持生活这样子了。

现在看起来沙雕的 bot

其实早在互联网里有过痕迹

其实“bot”这个词就是“Robot”机器人,在 bot 成为一种网络亚文化之前,bot 其实就一直存在着。

这个词取自机器人 robot,意味像机器人那样抓取、发送内容。不生产也没有投稿,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搬运行为。

在 Discuz! 论坛(可免费下载的 PHP 网络论坛程序)流行那会儿,自动发布这种行为就已经流行开来了。

当下也仍然有不少程序猿写爬虫“小试牛刀”,也有很多小网站依然靠抓取文章发布+广告盈利。

于是后来一些人在重复搬运某些内容时因为不需要(也可能是没精力)表露出主观情感,所以直接在账号名称上标记“bot”明示粉丝:

“本号忙着呢,没空做网红只是个机器人,内容你们自己看就好,互动不奉陪!” 

这种酷 guy 多见于外文翻译搬运、大量爱豆信息收集等场景。

比如 twitter 上的 bot 大部分就不是为了抖机灵存在的  

微博上 bot 型博主其实也不是最近才有,而是因为@丑娃bot 的爆笑内容被疯狂转发才大规模出圈,才被大家看到这个群体以及“bot”格式的营销价值。

众所周知,周边娃娃是饭圈中的一种黑洞,啊不,是…一种应援物。

@丑娃bot 就是收集、发布各种造型糟心但是和原型又带着点蜜汁相似的丑娃娃(现此号已清空)。

比如这位集唐尼、白宇、图图的牛爷爷等人为一体的娃娃,原型其实是 F1车手阿隆索。

脱了衣服谁认识啊! 这个像暴漫周边的东西居然有人看出了像吴世勋??  

大半个饭圈在@丑娃bot 这里玩起了娃娃版“你画我猜”,由此让整个 bot 模式的博主走入大众视角,也有更多人加入进来,顺势成为新的 bot 博主。

无情又专一

才是 bot 的精髓

但用了 bot 做名字,就能完全 get 到 bot 的精髓,成为一个 bot 吗?

不一定。bot 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的树洞号和吐槽君,主要在于它具有2个独特的属性,现在就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 bot。

首先,你需要有足够具体的主题。

就如同一般的抓取爬虫不能识别太过复杂的内容,bot 也是一样,如果语义过于复杂没有重点,则整个主题就会显得宽泛。

就比如建立一个@新闻bot、@明星八卦bot 就会显得太宽泛,完全是在强行 robot 化。

有一个小主题叫 bot,有个模糊大主题那叫即刻。(即刻请结一下广告费)

那还不如直接上即刻

比较典型的 bot 如@倒放GIF,在收集素材时只需要注意两点:①是 GIF ②它倒放了。

一项是规范格式,一项是规范特点,满足这两点要求的素材才会被选中,这也维护了 bot 博主的内容质量,能够让 bot 非常稳定地保持在一个高水准的范围内。

其次,是运营者失语。

bot 和如今一只狗狗都要开第一人称账号记录日常的网红文化不同,在 bot 账号里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只会“搬运”的机器人。

bot 拒绝所有主观情感,一旦“皮下”也就是披着机器人皮的真实账号运营者显露出的自己的人类情感,他就不再是那个只会抓取内容的 bot 机器人了。

所以,优秀的 bot 运营者,应该是“失语”的。

一个优秀的示例

如果饭圈信息 bot 在搬运、收集、mark 信息的同时发出“啊啊啊啊我的彩虹屁都不够了”的声音,那多半不叫 bot,是个更新得很勤的粉丝站子的官博。

“假装不是人”是做 bot 的第一要义。

这件事早就有几个登峰造极的博主,即使是现在 bot 层出不穷的环境里,但他们仍然站在“最不是人”的顶端。

@古城钟楼,走红的路上就是这么枯燥  

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现在 bot 能红了吧?

因为“拟人化”的高萌期已经过去啦,现在假装自己不是人才能红。

这样一想,在机器人都越来越像人类的今天,人类却在假扮机器人,这世界真的很细思极恐不是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