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信念 | 数据竟然欺骗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相信
有这样一组显示不同种族之间智力的相关数据:东亚人平均为105,欧洲人为100,而撒哈拉以南的黑人平均智力在65左右,美国黑人为85,黑人脑容量比黄种人少6立方英寸,比白人少5立方英寸。
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jpg
看到这里,不少人表示还是我们黄种人的智力水平比较高。
不过,究竟有多少人有去了解探究过其中背后的原因,黑人的基因中,天生的平均智力水平就较低吗?黑人的受教育水平究竟如何?还有,这道智力水平测验的试题是否也有不同区域人们在认知上的偏差?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当中已屡见不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充斥着不同的数据,包含着阅读排行、销量榜单、股市涨跌龙虎榜,人们也逐渐的对数据本身愈加的敏感。
数据,我们究竟该不该相信?
坦白说,我们是否选择相信,取决于我们对于数据本身的态度以及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数据本身是残酷以及冰冷的,而我们本身也处于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当中。
谈到这里,我们就先来谈谈1.5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人类简史》中曾介绍到,在1.5万年前,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人类族群,其中包含了智人、尼安德特人及其他人种,不过智人通过其独有的特征逐渐征服了其他人种,直到征服世界。
其中,智人中有一种独有的特征,就是智人会想象(原文中说智人喜欢八卦)。
普通部落的人数一般会少到几人,多到几十人,最多也不过150人(后有社会学家研究,一个人能够同时与不同人保持同步社交的人数不会超过148,而这个数也被称为邓巴数,逻辑思维公司的员工人数也是按照这个数而来。),而究竟是什么,能够让如今这个世界,75.94亿的整个人类都能够连接在一起呢?
答案是:智人脑中产生的虚构的信念。
这种虚构的信念,后来慢慢的逐渐演变成了宗教信仰,这种被虚构出来的被称为信仰的事物,就像胶水一样(来源《人类简史》),将更多的人逐渐的黏贴到了一起,而为了能够不让如此之多的人产生混乱,又逐渐诞生出了教条、条文及秩序。
而商人(货币及经济)、帝国(政治)及传教士(文化),又加速了后来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
而谈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下,我们究竟是否应该相信我们所看到的数据。
我们所看到的数据,反应的是全球的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对某一件经济实体的信仰(如今更应该被称之为舆论),所造成的一种客观结果。
这样说可能会有些抽象,我们再举一个更加简单实例,某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同样也是人们在大脑中对其虚构的假象,只不过这种假象经过其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证监会的获批授权、外加股民对其的认可,才共同构成了我们在看板上所看到的股票价值(当然还有整个人们共同认可的一件东西:金钱)。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为什么会是信仰?
股票价格的涨跌受到了股民买卖的影响,而股民之所以会选择持有或抛售,是因为股民们是否选择相信这支股票的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司的舆论倾向对其公司的股票会产生的间接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一个事件,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一个公司的信仰全无,比如说,很久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
简书在2018年9月份左右的币改政策,同样也鼓动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选择了购买其中的会员以获得简书钻,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活跃在简书社区里面的人相信一件事:内容是会创造并产生价值的。
写在最后,数据我们究竟该不该选择相信。作者个人的观点是:数据反映了一件事物过去的客观情况,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客观因素,做出一些更深度的挖掘,并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这样,我们才能够发挥出数据本身的价值。
一件事情的本身究竟为何,很少能够有人说清楚,但是如果某种言论被人说的多了,就逐渐慢慢的变成了所谓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