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
萱堂常忆孩童事,难荒宜城避。吾今安庆古稀游,母行重将识。
黄梅花碎,衣亭鸳义,血骸菱湖坠。江楼惆怅水东流,里多红尘泪。
小时候常听家母讲日本鬼子来时,外祖父带领她们一家逃难的故事。提到巢湖芜湖安庆武汉广州香港和上海等许多地方。所以,一直想到芜湖安庆等地方去看看,不想到退休快七十岁了,才有空出来游玩。这次先走了池州和安庆,了一下平生之愿,而母亲逃难到过的其他地方又要待日后再说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 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登盛唐山观望长江,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城别名“ 宜城”。
安庆,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菱湖是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一重要战场。安庆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历时两年多,仅太平军就死伤三万多人。血流成河尸骨相枕。
游玩菱湖时,人迹罕至,加上看过导游图说明,在公园里感有萧杀之气。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在安庆迎江寺西,坐落着一座纪念专祠。这是为纪念领导安庆马炮营起义的烈士熊成基、范传甲而专设的祠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也是目前国内惟一的辛亥革命纪念专祠。
熊范二烈士专祠位于沿江东路150号。原建筑为4进3殿,今存3进3殿。专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单檐坡顶式建筑,面积约1945平方米。前殿1楼1底,辟有3门,正门镶嵌着汉白玉石门额,上刻七个遒劲有力的楷书“熊范二烈士专祠”,石额边缘浮雕云纹。左右两侧门额分别楷书“铭勋”、“建绩”。面阔20米,进深11米,殿后东西上下两侧筑长廊。经前殿穿过天井拾级而上,可至后殿广嗣殿。专祠前身系慈云阁,始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建为英果敏公(英翰)祠。民国元年(1912),安徽省都督府将英翰祠改建为熊成基、范传甲二烈士专祠。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熊成基(1887 - 1910.2.27)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询被捕遇害。
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和炮兵队官。曾参加安徽岳王会和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他被推为起义总指挥,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集结安徽太湖举行秋操,适又逢光绪、慈禧相继死亡,即趁机发动安徽新军起义,失败后逃往东京。
1910年回国,又往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1月,熊成基谋炸清廷考察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因臧冠三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狱中,熊自书供词:“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1910年2月27日,曾组织过安庆起义的熊成基在临刑前说,“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熊成基的故居位于扬州市区东关街附近韦家井6号。
进入故居,首先看到的就是展览馆,在这个不大的展馆中,许多幅图文展牌悬挂在四周墙壁。这些展牌中,有革命会议会址照片,有熊成基投身革命时意气风发的照片,也有被捕后狱中的照片以及当年出卖熊成基的叛徒领取赏金的票据……熊成基生平所经历的革命事迹,几乎都能在这些展牌中找出。
“这是他的未婚妻,为他终生未嫁。”在展馆南墙,记者看到一张老太的照片,现场解说人员告诉记者,照片中的老太叫舜仪钦。当年,熊成基的灵柩从徐凝门上岸,暂停于史公祠内,,程舜仪跪在熊成基的灵柩前,手捧熊成基烈士的灵牌,哭诉道:“舜仪自幼许配与你为妻,未结婚而你已英勇献身。舜仪钦佩你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不愿毁约,今日与你成亲,志愿守寡,与你灵牌相伴终生。”说完,手捧灵牌拜堂成亲。随后,程舜仪才脱掉嫁衣,换上孝服,为熊成基守灵。
记者在熊成基故居看到,最前面一进是“熊成基生平史料陈列馆”,布展面积约170平方米。所有展品中,熊成基在狱中的自书供词最为震撼与壮烈:“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以及熊成基在临刑前的壮语:“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供词是从熊成基牺牲地吉林的省档案馆复制回来,这在全国其他地方并无二件。
此外,这里还有一把军刀,是安庆马炮营清军军官的原刀。这把军刀虽为复制品,但其外形跟当年熊成基佩刀一模一样,参观者可从中窥得熊成基军旅生活。
对着展厅入口,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橱窗,里面存放着熊成基青年时读过的书籍,这些书籍包括《扬州十日记》、《革命军》、《中国魂》、《猛回头》等,都是当时宣传革命的书籍,正是受到这些书籍的影响,熊成基才会不顾性命,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并为促进革命胜利献出自己的生命。
展馆内除各种图文资料外,一尊半身塑像最引人注意。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尊塑像就摆放在展馆的最里面,是熊成基烈士的半身像。据了解,塑像是常在盛创作的,此前,他曾为烈士陵园塑过一尊,这是第二次雕刻。对比前一尊雕像,这尊雕像主要体现熊成基就义前大义凛然的形象。
熊成基牺牲的时候只有23岁,烈士陵园的那尊雕像,主要体现了熊成基的刚毅、坚定,以及对民族的真挚情感和一颗报国心。如今15年过去了,当年雕刻熊成基像的常再盛,从熊成基的身上学到了临危不惧的精神,并把这种东西赋予给新的雕塑。如今的这尊雕像,在熊成基的眼神中人们不仅看到是一种悲壮,更多的是一种憧憬。
在熊成基故居最南面一进,是熊成基生平史料成列馆,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一块块记载着熊成基生平事迹的展板悬挂墙壁上,这些展板的下方是熊成基生前所用之物的展示橱窗,橱窗里成列着他当年在狱中的自书供词,以及投身革命期间所用的军刀。此外,展馆的尽头还设置了一间影像播放室,据悉,这间放映室主要用于播放跟熊成基相关的影音资料。
进入故居可见,展厅里挂着孙中山当年赠给熊成基的句子:悲英雄不在空在长啸大风歌。中间的一进建筑里悬挂着“三省堂”的红底黑字牌匾,下方是一幅山水字画,上面画着高山绿树、江河奔流,字画的两侧悬挂着一幅宋代诗人张栻写的《雨后同周允升登雪观》中的诗句:“山容净洗无穷碧江水新添自在流。”字画下面摆放着清代风格的坐椅桌子等。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熊成基半身照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迎江寺和振风塔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血衣亭——学潮与情义的丰碑
安庆黛云
2010-08-28 17:25阅读:511
血衣亭——学潮与情义的丰碑
提起安庆菱湖公园东北角的血衣亭,人们往往只想到“六·二”学潮和姜高琦、周肇基两位学子,实际上血衣亭的存在还与一位忠贞忠义忠勇忠烈的女士有关。
1913年倪嗣冲任安徽都督,安徽进入长达14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安徽大小军阀经常挪用教育经费以扩充军费。1921年,因为被挪作军费及用于贿选,安徽的教育经费位居全国倒数第二位,安徽的教育事业奄奄一息。为发展教育事业,争取教育经费独立,1921年6月2日,省学联会长方洛舟率法专、一师、一中等校学生代表至省议会请愿,发生冲突后遭到马联甲军队的镇压,致使50多名学生轻伤,重伤三人——姜高琦、周肇基、戴文秀。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姜高琦,全身被刺7刀,血流遍体。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学生周肇基,也在此次冲突中身受重伤。惨案发生后,军阀马联甲宣布全城紧急戒严,调动大批军警包围安庆各校,严格控制交通,实施新闻封锁,严禁邮电部门发送有关惨案的消息。6月3日安庆学生总罢课。省学联《安徽省学生会周刊》连续刊文揭露军阀罪恶。学生还组织多批演讲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6月中旬,学联代表携姜高琦的血衣到芜湖、上海等地展出。军阀暴行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不满,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校纷纷通电声援,《申报》、《时事报》、《民国日报》等大报都刊登了安庆教育界这一惨剧,详细刊载了事件经过和通电。胡适先生作了题为《死者》的诗歌,其副标题注明是“为安庆此次被军警刺伤身死的姜高琦(实际上姜高琦并没有当场身亡)作”。 “此时安徽学界的生命已放在军阀的炮口,全国的学界竟始终袖手旁观吗?”陈独秀也在《响导》上大声疾呼。与此同时,安庆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抗议政府。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安庆“六·二”学潮。
在全省学生和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强大压力下,省议会同意增加教育经费,成立省教育经费管理处,由教育界人士管理。“六·二”学潮取得了表面的胜利。7月1日,姜高琦因伤势过重死于同仁医院。当年11月14日,安庆各界人士在黄家操场为姜举行了隆重的万人追悼大会,市民也摆香案祭奠,情景悲壮。会后,省学联牵头在菱湖公园购地安葬灵柩,墓后建有墓祠和血衣亭。次年11月10日遍体鳞伤的周肇基也不治身亡,年仅21岁。12月10日安庆各界人士也在西门外同善堂为周肇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上有三百五十多人敬送了挽联,周肇基安葬在先死的姜高琦附近,墓祠遂定名为“姜周墓祠”。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在追悼会上众多的挽联之中,周肇基夫人黄家馥所书的挽联可谓最为沉痛。黄佳馥是安徽大学教授黄道生先生之长女,1922年初才嫁给周肇基。周肇基受伤后黄家馥便忧心如焚地赶来了。在陪护丈夫的一年多时间里,黄家馥在医院亲眼目击了姜高琦的死和戴文秀的呻吟,而她最深爱丈夫的最终离去,更使她柔肠寸断。所以她的挽联这样写道:“事君曾几时?如此幻梦姻缘,直把残生作虚度;自分应一死,唯念弥留遗嘱,暂将余息慰双亲。”这副对联写尽了自己的悲伤以及对丈夫的忠贞,也表明了她对生活的承担。然后黄家馥却于1924年清明节自杀以殉!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之后,按情理说悲伤的高峰期已过,加上她对丈夫的承诺,她完全可以也应该活下去的,为什么她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自杀呢?原来,黄家馥之死并不仅仅是因为殉情。
惨案过后,社会各界要求惩办凶犯倪道烺的呼声一直不绝,此案最初由江西南昌地方检察厅审理,但倪、马二人从未到庭。一九二四年初移转北京,由京师地方检察厅审理,但最终仍以“倪道烺应不起诉”结案,不了了之。其幕后的原因是,一九二三年十月,曹锟贿选大总统,马联甲奉送搜刮来的十万银元,曹锟上台后任命马联甲兼任安徽省长。马上任后即下令通缉参与“六·二”学潮的进步人士,在这种形势下,蔡晓舟逃往上海,洪子翊、周松圃逃往汉口,光明甫逃往洛阳,谢嗣镬逃往上海,王同荣逃往苏联,翟宗文、宋伟年逃往日本。马联甲、倪道烺又使出诡计,凑集三万元用于收买 “六·二”学潮的主要当事人,迫使他们撤诉,随后又收买地方检察厅、省检察厅以及北京司法部等所有该案经办人员。然而,诉状可以撤销,但是“姜周墓祠”却已成事实且近在咫尺,戳眼异常。于是马联甲决定要把姜周之墓处理掉。他们先买通地方官吏,然后对姜父恩威并施,终于迫使姜父将姜高琦遗体迁葬回乡。然后他们又要求黄家馥迁葬周肇基,却遭到了这位伟大女性的严词峻拒:“今者倪、马当道,附和者多,我一女子,势不能作何反抗,然欲借亡者以求苟安,此非人之事,亦我所不愿。”一句“非人之事”掷地有声,令须眉汗颜。然而一弱女子,又怎能敌得过那横行的当道豺狼、如蛆的卑鄙小人。孤立的黄家馥能用什么来守护那暗无天日的时代的正义和良知呢?她只能用生命来捍卫烈士与自己的尊严。
1924年的清明,姜周墓祠。姜墓已夷为平地,只有周墓兀然孤立。黄家馥在丈夫的墓前哭得肝肠寸断,她有太多的话要向墓中人倾吐,她有着太多的悲愤要向世人诉说。丈夫在他为之献身的省城竟不让他有葬身之地,这个世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狰狞与卑鄙?而学潮主要当事人不是被通缉而星散,就是被金钱收买成为出卖者,更多的则习惯于做苟活者和失忆者,当年声称要为姜周“伸法寻冤”的人们啊,你们是不是忘记了你们的职责?于是当晚,黄家馥回到合肥的家中之后毅然服毒赴死!
“湖滨展崇丘,曾听春风啼寡鹄;江城正寒食,谁怜热血浴双鸳?”但黄家馥以死抗争之举还是引起了安庆各界人士的震动,第一师范校长鲁道南及前校长徐方汉等发起了黄家馥的追悼会,人们将黄家馥与周肇基合葬,并提出了“驱逐杀人放火的马联甲”的口号。1925年,在马联甲被迫下台离皖之后,合冢的墓碑中间书上了“周肇基/黄家馥忠士之墓”几个大字,两边镌刻了这样一副挽联:“无多麟风供庖俎,如此江山待祓除”。之后蔡晓舟、陈东原等又主持兴修建了姜周烈士墓。重修的姜周烈士墓墓区包括纪念堂、血衣亭、姜高琦衣冠冢、周肇基与黄家馥夫妇合葬墓。血衣亭建为两层六角形式,亭东之纪念堂为欧式建筑风格,墙上镌刻有烈士的石像,内展有烈士的血衣和照片。1929年,教育厅明令6月2日为本省教育纪念日。安庆筹建了“安徽省立高琦小学校”,“六·二”惨案重伤者戴文秀出任首任校长。
1938年安庆沦陷后,姜周烈士墓原建筑全部被毁。1987年清明节前,安庆市政府重修了墓冢,重建了血衣亭,并在墓周筑以短垣,周围植以苍松翠柏。现在的血衣亭为单层四角方亭,其楹联是当年李德膏等为烈士敬书的挽联:“扶伤吊死,奔命无疲,痛史相乘,忍健忘六月二日;伸法寻冤,吾济有责,人权欲绝,誓将持一发千钧。(李德膏、光升、孙希文、徐淑、洪世齐、周世筠敬挽)”,亭内四壁上有王步文手书的“姜周同志千古 醒皖第一声”几个大字以及当年的墓碑及铭文和记叙重修之经过的文字,“醒皖第一声”也是当年王步文、方启坤在追悼会上所书的挽联。姜高琦衣冠冢上铭刻的是光明甫撰写的挽联:“天柱徒高,何如义士垄?江流不转,长屹党人碑。”周肇基与黄家馥夫妇合葬墓碑两旁镌刻的是孙希文撰写的“无多麟风供庖俎,如此江山待祓除”的那副对联,中间是“周肇基烈士/黄家妇女士之墓”几个字。我以为从事件的经过看,原墓碑所书的“周肇基/黄家馥忠士之墓” 比“周肇基烈士/黄家馥女士之墓”这种说法更为贴切。因为现在的这种墓碑会让人将黄家馥之死误读为殉情。而实际上黄家馥的慷慨赴死不仅表现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忠烈,更展示了她忠于事实忠于良知忠于正义的忠义与忠勇!可以设想,如果当年没有这位伟大的女性以死抗争的话,“姜周墓祠”可能就如倪、马所愿无声无息地湮灭掉了,这一桩震惊全国的血案也就可能被当道的豺狼一并抹掉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姜周两位烈士及姜周烈士墓的挽联作者。
姜高琦(1902—1921),湖北英山人。1918年在英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0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投身安徽省学生联合会领导的学生开展反对军阀倪嗣冲侵吞教育经费的斗争。1921年6月2日,方洛舟等几位学生代表到省议会质询,有两名学生代表被反动派打伤,各校学生群情激愤。此时,他愤然高呼:“是有天地,何能独生”。遂与千余名学生前往省议会抗议,在同反动军警拼搏中被戮七刀,于7月1日身亡。
周肇基(1902—1922),又名本岐,庐江县常丰乡朱陈村人。民国8年入省立一中读书。“五四”运动影响到安徽时,积极声援并参加学生的爱国行动,协助成立安徽学生联合会。民国10年(1921)6月2日下午,率省立一师、一中学生结队前往省议会,抗议军阀倪道烺削减教育经费,军阀下令军警打伤刺伤50多名学生,肇基等同学赤手空拳、毫无畏惧地与军警搏斗,被议会守门卫兵刺伤倒卧在地,遍身鲜血,造成“六·二”惨案。
李德膏即李光炯。李光炯(1870一1941),名德膏,晚年自号晦庐,今枞阳黄羹乡李兰庄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炯参加乡试后,闻同乡吴挚甫(汝纶)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毅然放弃科举业,负笈受教,深得吴汝纶器重。光绪二十八年,他随挚甫,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他襄助吴挚甫创办桐城县学堂于安庆,主张“取欧美富强之具,以异国长技,教育学子,谋求实现新学变法图强之政治思想”。自此以后,他锐意兴学育才。“六·二”惨案发生时,他任一师校长。
光升即光明甫。光明甫(1876——1963),名升,字明甫,桐城(今枞阳)阳和乡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二年(1913)任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民国十四年(1925)中国国民党(左派)安徽省临时党部成立,任首席常务委员。著有《法制建国论》等。“六·二”事件发生当晚,光明甫校长即赶赴省议会,面对马联甲的枪口,大义凛然,怒斥军阀暴行。
孙希文(1892-1948),安徽怀远县沙沟后圩村人,十六岁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在上大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孙希文被推荐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担任文牍秘书。后历任福建省任建设厅厅长、贵州省民政厅厅长及省代主席,蒋介石文牍秘书、国民党中央参事。
王步文(1898-1931),字伟模,岳西人。安徽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民国14年(1925)留学日本,是中共东京特别支部负责人之一,民国16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民国17年至19年,历任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委员兼怀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委员、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民国20年4月因叛徒出卖,在芜湖柳春园被捕,就义于安庆。
方启坤(女) (1904-1984),安徽安庆人。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军阀统治。后在日本、上海、安徽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建国后,从事幼儿和小学教育工作。195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徽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洪世奇(1881-1927 ) ,名必荣,字子翌,考入安徽法政学堂后受政治维新思潮影响,响应废除帝制,创建共和的辛亥革命,立志推行新政。 他一生从事文墨生涯,曾主编 《安庆日报》论坛专栏。在“六·二”惨案中,为替死难学生姜高琦等伸冤,他起草全部诉状和电文。因精通法学,文字功底又极为深厚,所起草的诉状和电文义正词严,一语中的,使姜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同情,也极大地震动了军阀的反动统治。
周世筠,字松甫,广德县人,曾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筹委会常委等职,1928年任广德县立初级中学校长。
(没有查找出徐淑的相关资料。)
“六·二”学潮是“五四”运动在安徽的延续,“六·二”学潮以及由“六·二”学潮引发的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驱逐李兆珍运动等都是安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影响深远的事件。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陈独秀伟大之处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晚年能悔过自新,仍不失为先贤。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严凤英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1986年建。1987年将严凤英骨灰安放在基座内。墓由黑色大理石基座和汉白玉石雕严凤英立体像两部分组成,正面刻“天上人间”4字。通高3.3米,立像高2.3米。严凤英(1930—1968),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这期《红安徽》报出版的第二天,严凤英就被造反派提审,并勒令认罪,她据理反驳。僵持到晚上,造反派要回家吃饭,对严凤英说,“明天是星期天,我们不来了。你要抓紧时间交代你的罪行!星期一上午就来拿你的认罪书!否则就要砸烂狗头。”
1968年4月7日晚,严凤英伏在桌上不停地写,用复写纸复写她对大字报逐条反驳的文章,约三千字,一式三份。当誊写到第三页第五个问题时,她没有继续往下写了。
当天晚上,严凤英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此时只有部队医院还在正常运转,王冠亚忙去找一位军代表求救。过了一会,造反派闻讯赶来,把王冠亚等人关在门外,对着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严凤英,进行床前批斗,轮翻念《语录》,用语言对她进行百般侮辱,足足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此时的严凤英口不能言,泪流满面。
王冠亚最后好不容易借到了板车,把严凤英送到医院,又因是“现行反革命自杀叛党”,没有单位介绍信,被医院拒绝接收。
1968年4月8日清晨5时25分,严凤英含冤而去,此时距离她三十八周岁的生日还差一个月零十六天。
严凤英死后,有人揭发,一个披黑头巾的老太婆,给严凤英送来一个“特务头子”的“密信”,命令她自杀,社会上甚至还传闻说她肚里有发报机。为了搞清死因,严凤英的遗体被剖腹,五脏全部被扒了下来,缝合时为了撑起腹部,将一些棉花、杂草塞了进去。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1978年5月,安徽省终于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尘劫人间惊万千,唯君一死最堪怜。凄凉练好霓裳曲,奔入蟾宫作散仙。”严凤英在短暂的人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奇迹,她与黄梅戏在。但愿惨绝人寰的文革探索不要再试验了。愿安庆和中华大地永远安庆祥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问天!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江堤和江楼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贺圣朝•愿安庆安庆 贺圣朝•愿安庆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