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别人往往自己深受其害

2020-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群利

嫉妒是一个人自卑或无能的表现,是见不得别人好,往往发生在比较近的人际关系中,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把尊重放到一边。还有不易察觉的伪装性嫉妒,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以上是我在生活中的觉察和发现,下面说一下自己被同事嫉妒的体验。

心理学的学习中,对嫉妒一词有了更宽泛的了解,记得十多年前陪孩子上高中,单位的一个同事,孩子学习很差,看到我孩子学习优秀,又把孩子转到一线城市上学,我又不上班去陪读,她的内心出现了强烈的不平衡,从羡慕到嫉妒,开始她在单位煽风点火的说我,想引起其她人的不满,但大多数同事都没人理她这个茬,(有关系好的同事告诉我),她给我们领导说我们领导也不理乎她,还照样给我发着工资,奖金。这个同事使坏不成更加气愤,直接把我告到厂领导处,(匿名写领导信箱,)领导和我商量看如何解决,我态度很明确,继续陪读,但可以请病假。就这样我顺利的完成了陪读。我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她的孩子啥也没考上(三本线都不到),我在陪读时学习了心理学,对嫉妒者有了更深的体会,懂得她们内心的自卑和无助,由于嫉妒对她自己心理和生理有着更大的伤害,陪读回来后仔细观察她的行为发现:她工作能力极低、身体健康极差、在家里指手画脚,以至于她弟弟多次离婚都怨到她的头上。在后来工作中她再使坏,我就毫不留情守着办公室其她同事的面揭穿她,整了她两次,以后她就老实了。当然学习了心理学,我们还有从态度的三要素上区分,啥人需要回击,啥人不需要回击,回击的方式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老师的心理观点又把嫉妒分为了羡慕、慕妒、嫉妒三个层次来看,在羡慕和嫉妒这两极之间有过渡中间形式,英文翻译叫做慕妒,用比喻来说。羡慕是甜的,慕妒带酸味儿,而嫉妒是苦的,这三种情感的客观根源相同,即社会上存在着竞争,羡慕者清楚地看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并不自卑。在羡慕之中,她体验到了分享和精神上的提升,这激发她向别人学习或进行建设性的代偿,慕妒者多少有些自卑感。她觉察到了这一点但并不沮丧,她有强烈的竞争心且有相应的实际行动,在挫折或失败时,当然难免抱怨和发怒,甚至指向幸运者。嫉妒者的竞争心不明显,甚至没有,自卑强烈却极力压抑着,因而照例并不自觉,她对人猜疑和不信任,尤其是在她看来比她幸运的人,他内心紧张,几乎随时可以爆发出仇恨报复和破坏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