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使用
作为心理咨询师,在照顾别人的同时,最更重要的是照顾自己。因为自己好了,才有能力照顾别人,自己都没有照顾好,那在咨询中可能会遇见更多的反移情。
人的眼睛都是向外长的,所以看到别人容易,但是自我观察内省是很难的。当一个人带着自卑,自己原有那个长长的叫过去的尾巴。
这时,自己眼睛里看到失真的世界,自然就会带来痛苦。人又不愿意接受这种痛苦,与痛苦对抗,于是原本痛苦的伤口,更痛了。

1.小组活动:把谈话导向希望和成就。焦点解决也有涉及到家庭小组的部分,会有专门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把谈话导向成希望和成就。沉浸在问题和痛苦中,会放大这种痛苦,当把注意力放在希望和成就上,会增加自己的力量。
其实每个人自己知道答案。当一个人沉浸在痛苦中,为了应对这种痛苦,做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斗争,那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种痛苦。
在痛难受的过程中,应对方案,其实就在他的旁边。而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发现他的能力,看到他在其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2.注意仪式感。什么叫仪式感?我觉得仪式感就是为特殊时间,特殊人物,特殊场景设定的一种独特感受。
在为回忆增加投资,等到老了坐在摇椅上,给孙子讲故事的时候,会想起曾经有过的什么样的仪式感。
那些仪式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动作可能会忘记,但刻骨铭心的感受是不会忘记的。
3.互相提问而不给具体的建议。这是小组活动其中的一个规则。提问大概是一个好奇者,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状态。
而给建议是一种满足自恋的状态。潜台词是我比你好,我能帮助你。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想帮助对方,对方真的需要这份帮助和指点。

这个就需要看建议是以谁为中心了。如果你希望对方开心,接受最好是以提问者为中心。而且建议还有一个缺点。
因为对方提供的是有限的信息,回答者需要在有限的信息给出一个建议,承担无限的责任。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划算的事情。
4.关注点从“解决问题”转向改善健康与生活质量。对慢性精神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症,或无家可归者来说,不要把关注点和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因为疾病是人终生都需要面对的,他不会鸟过无痕,它会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痛苦,留下挣扎的痕迹。想要完全治愈一种疾病需要看实力,更需要看运气。
问题是很难得到解决的,是会不断再生的,是无穷无尽的,解决是很难的,那与其面对问题,不如把注意力转向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上。
5.忽视对咨询过程没有帮助的行为。咨询中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会有乱七八糟,很多个点,这时就需要忽视那些没有情绪波动的,日常的吐槽。
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改善的一个点上,紧紧地抓住,不要放手。然后在这一个点上放大,看这个点的破绽在哪里,找出破绽和修复的可能。
说着这些,感觉很像探案,揭开迷雾看见答案是一件让人很感兴趣,吸引好奇心的事情。在探索,在了解的过程中,会加固治疗联盟,会让一切变好。

6.没有尽力之前,不要放弃。即使尽了全力,也一样需要掂掂脚。需要保持学习,需要快速迭代,需要不断成长,每天有收获。
围绕那些可能会产生有帮助答案的问题,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倾尽全力。在没有尽力之前,绝对不要放弃。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他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就是:你尽管努力,努力到神灵和老天爷都会帮助你。
谢谢你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