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2023-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街角的紫蔷薇

目不可信,心不足恃。

解释事件时,有时归因于情境,有时归因于个人。

期望某些事件的发生,有时会使这些事件更有可能发生。

我们的感知,解释和回忆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假设和预先判断的影响。

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可以微妙的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回忆。

启动一个念头(即使个体对比并无意识),可以影响个体的另一个念头,甚至是行为。

通常,我们的所做所想会受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件的启动。

启动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体现:

一个人在家看恐怖片会激活一个人的恐怖情绪,这些情绪令我们下意识的将炉子发出的声响错误知觉为有人闯入。

沮丧情绪可以启动负性链接。而在人们心情好的时候,则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过去更有意义,前途更加光明。

观看暴力镜头会启动人们将那些意图不明的行为(被某路人推了一把)和词语(Punch,拳击)理解为攻击性的。

对于很多心理学系的学生而言,阅读有关心理异常书籍,会启动他们对自身的焦虑和忧郁情绪的理解。阅读有关疾病的症状同样会启动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是否充血,发热和头痛的担心。

大量的实验证明,即使刺激信息是阈下呈现的,刺激呈现时间即使短的意识无法捕捉,也会诱发启动效应。眼不见未必心不知。

我们对许多社会信息的加工是自动的,它是无目的的,不为肉眼所见,而且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由于具身认知的存在,甚至身体的感觉都会启动我们的社会判断。反之亦然。

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刺激也会引发两个人不同的反应。当社会信息可以做出多重解释时,先入为主就很重要了。

一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一旦你将某个国家视为敌人,你就倾向于将其模棱两可的行为诠释为表示敌意。

我们通过自己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来看待我们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如此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我们的信念塑造了我们对其他任何事物的解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