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博词条引发的感概与回顾

2022-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心素已闲w

今早打开微博,发现热搜间有一个词条是“大凉山娃直博港中文“,在这个词条的后面配有“读书改变命运是真的“这一话题,这给最近布满黑色新闻的微博增添了一丝亮色。我刷了刷这一热搜下的相关话题,发现下面还有不少类似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例子。据我所知,每年毕业季都会出现一两次这样的热搜,记得去年就有一位博士生因为其论文的《致谢》上了热搜。还记得他《致谢》里那句“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毕业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感动了无数网友,也引起了众多学子的共鸣。无疑,媒体将他们作为社会的正能量,学习的榜样进行宣传,希望借此激励更多的人。可看到他们,我却在想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还有不少,而他们被挑选出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相比较其他人,他们的优秀来得格外的不容易吧。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及凉山、甘孜、阿坝这些地方,我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些地方很穷,也许是受以前新闻报道的影响。即使身为四川人,我也只是听说过这些地方,并没有去过,倒是认识一个来自那边的阿姨。以前父母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因为阿姨也是四川的,所以她和妈妈玩得比较熟。据阿姨说她家有好几个孩子,而当我上大学的时候,她那本应该上初中的女儿却早已辍学,跟着父母在外照顾一岁的小弟弟。那时候我问阿姨为什么不让她读书,阿姨只是淡淡地说:”她的弟弟需要有一个人照顾”,而她没有时间。看阿姨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想必这样的情况在他们那里并不特殊吧。从那以后,我时常看到那个女孩抱着弟弟从我家门口经过。后来我去上学了,从妈妈口中得知她和弟弟已经回家去了。她是我唯一认识的来自凉山的孩子。看着她,我感概着自己幸运,同时又想起比我小几岁却早已步入社会的弟弟,也想起了一路走来的自己。我出生在四川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虽然我从未因为自己来自山村自卑,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感概山里和山外的差距。小时候,我从不觉得山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好,可是当我走出去看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句”你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是残酷的,也是真实的。从小在山里的我们小的时候常做的是割猪草、放牛,跟着奶奶干各种农活,可是农活好像永远也干不完,偶尔闲暇就和小伙伴们满山玩游戏,累并快乐着。当时的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可是却没有花多少时间在读书上。因为没有时间,也因为不在意。从小的时候开始,我周边多的是初中毕业或者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哥哥姐姐,那时候的我还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每年过年回来都穿的光鲜亮丽,还有自己的私房钱花。可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年,他们就在家长的安排下陆续结婚、生子。后来的我们也陆续走上相同的道路,而我是我们之中少有的幸运。可这种幸运也是有代价的。小的时候,因为没人看管,我因一场意外丧失了半截食指,周围同学的嘲笑狠狠刺伤了我那颗敏感又脆弱的心,以至于我一心只想逃离那个熟悉的地方,所以小学毕业时,父母问我是否愿意去镇里上学,我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就这样我去了镇里的中学,寄住在亲戚家。然而到了那里我才发现我比别人差了太多,就连最简单的语文拼音我都没有全部搞懂,还是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我才逐渐弄明白。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当我在干活和玩耍的时候,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已经拿起一本《呼啸山庄》看了。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镇。我初一开始学英语,原本以为它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我只要认真就会有收获,然而第一次英语考试我却只得了46分,这个分数让我彻底失望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萎靡不振,只是想着混完初中,然后和同伴一起出去打工。可是人生就是很奇妙,你不知道在哪个时间点就遇上一些人,然后你的命运就此转弯。学校的班级从来都在有意无意间分为三六九等,原本在平行班的我因为班级的解散一下去了最差的班,虽然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意外的是我遇到两个温柔的良师,一个是我的英语老师,一个是我的数学老师。他们对我很好,甚至在某个炎热的下午,炙热的阳光打在我的身上,老师却有意在我旁边的过道上停留,只为我挡下灼人的阳光了,那一刻,我的眼睛红了,但我依旧默默地低着头,做着我的数学题,或许老师都不知道,表面平静的我其实已经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争取回报老师,不让老师失望。想来也是好笑,当时我竟以为取得好成绩是为了回报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初中路上,我磕磕绊绊,换过不少班级,最后去了一个所谓的好班,可是遗憾的是,我却与县里的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最后只得继续留在镇上,读了镇里的普高。这也可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高一的那一年,我妈妈回来了,在镇上租了房子照顾读高一的我和上初一的弟弟,从此我结束了寄住在舅妈家的历史。高一就分文理科的我最终选择了文科,其实不是因为有多喜欢,只是因为相对擅长一些,我其实当时更喜欢理科的,无奈自己太偏科。分科之后,我的成绩有所上升,可是语文和英语却一直是我的软肋。记得英语老师每次周考都会给每个人的卷子上写上成绩排名,我曾因名次靠后而暗自神伤,也曾因进步几名就暗自窃喜。高中时候的我在别人眼中彷佛开了挂,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怎样努力的,那时的我一心想要考上大学,虽然没什么擅长的科目,可是我的优势却在于不偏科,这也让我每次都能排名靠前。那时我妈妈总是和别人说我很听话,学习从来都不用她操心,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她说这样的话时,我的心里总会闪过一丝难过。尽管高中时候的我拼尽全力,可还是没能去到我想去的学校。为了不浪费分数,我选择了省外的学校,也因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去到了中部地区里的一所985高校。在那里,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之中也有和我一样来自小山村的人,不过却是少数,而且也大多和我一样是在政策的支持下进去的。对于这一点,我永远感恩!我的大学生活平平无奇,我虽内向,但对生活却永远保持乐观。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后,我又来到东部的一所城市读研,在这里我更感觉到了东西差距。其实是在给小孩子做家教时,我发现他们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与他们年龄相仿的我的侄子、侄女却还和我当年一样,唯一有所进步的便是初一才开始学的英语变成了六年级就开始学了。不仅如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别,这边的许多家长都在尽力培养孩子,尽力让他们接受好一点儿的教育,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可是在我们那里,这样的家长太少了,因为要花钱,也没时间,毕竟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父母永远都是用那句”他就不是读书的料“来解释,这让我很难过,也深感无力。我只能告诉侄子、侄女们,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高中,可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考上哪有那么容易。据我所知每年能上镇上读高中的也就两三个,去了也会被分入差一点儿的班级。越是意识到差距,越感觉无可奈何。听着周围同学的讲诉,我就越觉得自己要追上他们的路还很漫长。我只能安慰自己,我已经走出了山里,这是我能做为我以后的孩子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这是这条热搜给我带来的回忆和感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