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八):应对养娃焦虑:按照这三条线索养育,孩子将来不会差
文/桐阳妈
原创连载(八):应对养娃焦虑:按照这三条线索养育,孩子将来不会差养育孩子一定会存在焦虑,焦虑本身不可怕,可怕得是对于焦虑束手无策,最后把焦虑转嫁给孩子。这就违背了我们养育孩子的初衷。
我应对焦虑办法就是按照这3条线索养娃,相信孩子将来不会差。
01
第一条线索:学校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锻炼场所。
一个人想要社会上生存发展,必须适应社会规则,否则就会被淘汰。这和达尔文的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一样。
我虽然我学了很多西方的理论,甚至看一些美国孩子的课本,国外老师的教学。真的不是网上一些育儿满天飞的西方快乐教育,没有规则的约束,一切从孩子出发,那不是天堂,也不是人间,而是混乱世界。
国外的很多学校都有校规,学生手册,并且比我们还教条。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不以听话对错评价标准,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特质,鼓励孩子们有批判思维,这个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美国的一位爸爸告诉我,他们家孩子上的美国小学,孩子迟到还需要到校长办公室,自己去领取请假条,然后自己写上迟到的原因,交给老师,才能进入教室。
当环境不可能改变的时候,我们焦虑,抱怨毫无意义,我们也要学习适应,认为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一段旅程。
我把学校理解成孩子适应社会的锻炼场所。而且学校还比社会善良友爱的多。
在学校里,孩子发生冲突,还有老师出面解决,而到了社会,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能力。
在学校里,不会的知识,去问老师,老师感受到尊重,还会耐心讲解。你没学会的知识还有老师催促监管。等你到了社会,你想学点东西,需要极强的自学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你还需要掏钱让别人给你讲解。
有人抱怨,学校侧重教,而不是启发。一个班40多个孩子,老师一节课要讲那么多知识,不是老师不注重孩子的交流和互动,而是时间不允许。
她们有教学任务,有来自学校的压力,还有来自家长的压力。老师还有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班级难管孩子的身上,还有一部分精力要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
我这样去理解学校,不会有任何的抱怨,而是感恩。如果孩子能够适应学校的规则,适应老师,适应同学,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律,勤奋好学,有时间观念,而学校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场所。几点上课,几点放学,每天都是固定的。当孩子没有按照时间完成的时候,我会问,你们学校允许你拖延吗?
孩子的知识来源在于你的解释风格,你怎么去解释上学这件事,孩子就会怎样去理解。
我告诉孩子为什么一天上不同的课,那是因为每门课程用脑不一样。上数学课的时候,大脑的逻辑思维在工作;上语文课的时候,逻辑思维休息,启动的是记忆和理解脑细胞;上美术课,是在锻炼创作脑细胞;上音乐课是让你放松享受旋律的美妙;体育课是锻炼身体,激活你的运动细胞。
激发大脑所有的细胞,就是学习的意义,这就是你适应社会的基础。
马上一年级就结束了,孩子一些习惯还没养成,但是有一件事,孩子做到了,喜欢上学,喜欢考试。
02
第二条线索:情绪管理能力,是情商的基础。
当孩子出生后,第一声哭声,说明孩子是健康的。对于孩子来说,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够,不会有效的表达自己,想做的不让做,不明白为啥要让听话,哭闹成了唯一的表达。
想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坚持的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孩子每一次哭闹,我愿意静下来倾听哭的背后原因,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去同理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处理情绪很快。尤其上了小学,看到孩子宽容不计较的性格。
有一次胳膊被一个同学抓的全是伤,我问她为啥没和老师说,孩子告诉我这又不是大事,过几天就好了,我羞愧自己的狭隘。
还有一次她说一个同学太淘气了,把手纸在地上用脚踩得特别脏,扔到她饭上。我说那你怎么吃饭的,她说把那部分脏的东西扔掉,吃干净部分。
我们是人,不是神,情绪每天都会发生,但是我会告诉孩子情绪的四要素:感受,身体,行为,想法。
我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你可以表达:愤怒,悲伤,快乐,焦虑,恐惧,担心,自责,自豪。同时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释放。
大女儿现在调整情绪的方法看书和画画,她不会沉静在情绪里反复咀嚼,看一会书好了。
对于想法,我会让孩子表达,你认为事情应该怎样的。根据场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想法
她特别喜欢和一个同学玩,而这个同学有玩伴,不想和她玩,人家已经表现出不耐烦了,她还在后边跟着,我说他不想和你玩,你为啥还跟着,她说,我想玩。我询问:不想和别人玩,但是别人非的在后边跟着你,你会高兴吗?她说不高兴,我说你同学现在也不高兴了。你需要调整自己还想和她玩的想法。
对于行为,能够考虑到情景而调整。为了孩子的安全问题,她们学校是不允许孩子们跑闹的。当我得知她在教室追跑,回家和孩子商量,你想玩的想法,老师和妈妈都是尊重的,但是行为要调整,把自己碰到了,会受伤,把同学碰到了会受伤,还要给老师添麻烦。
我和孩子罗列出学校允许的活动,她说允许跳绳,允许玩捞鱼,允许看书。
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的基础,无论孩子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孩子都会遇到挫折,一个孩子会处理内在情绪问题,那么大脑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应对生活的问题。
我教给孩子处理情绪简单口诀:身体不紧张,感受不压抑,想法能调整,行为不失控,情绪会平衡。
03
第三条线索:活出生命的意义,自食其力就是成功。
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并不是按照家长心中的安排,上学勤奋努力,考上好学校,找上好工作,结婚生子。
而是来自于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问题,一个期望,一个担心,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就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彷徨和无助,这就势必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孩子能够适应社会,也需要内心强大稳定,否则会被淘汰。
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陪孩子路上,也是阶段性的成长,只有家长对于孩子的陪伴是终生的,也是不可推卸的。
人活在世界上就是在处理三种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与自己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根源,而与自己的关系最初来源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小时候对自己是不了解的,通过父母怎样看待她,慢慢去认识自己,去了解自己。如果父母有嫌弃的眼观,孩子就会接受我是不够好的;如果父母有不信任的眼光,孩子就会自卑;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什么也做不好,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低自尊的世界里。
我能够给予孩子的东西很少。我唯一能做的是:默默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尊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探索的勇气,从而实现梦想;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从错误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龙应台在《目送》里面说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会我们如何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
失败是人生常态,人生的种种艰难和不堪是我们活着的代价。陪伴孩子去体验去面对,接纳平庸,无论你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世界创造价值,自食其力就是成功。
从绘本《爷爷一定有有办法》到生活,我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总会有办法,困难随时会发生,关键怎样去解决。
上小学第二天,她忘记带勺子,和同学借了勺子吃饭,有时忘记带铅笔盒,忘记带书,甚至没完成作业,我没有着急,让她去经历这些挫折,承担选择的后果,也许她才能从容面对问题。
她们春游的时候,采摘草莓,她找不到班级,她说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后来她说想了一个办法,让高年级的同学帮她找到班级,我鼓励她这个办法想的特别好,大脑就是用来想办法的,越用越灵活。
遇到冲突时,如何包容、退让和理解。有段时间一个同学每天在说她笨,凶她,她自己说我好好的,没有招惹她,她为何每天都要这样。
我告诉孩子,同学还没学会相处的方式,她需要学习和成长,你想想应该怎样帮助她,或许她说你,可能有些地方,她并看不惯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你也有不喜欢的人,这很正常。
这个学期有一天,她忘记带本了,那个同学借给她。我说,你的同学在帮助你,应该谢谢她,晚上特别认真的包好本皮,说一点也不能折了,明天还给同学。她说现在是好朋友。
当然,女儿也会闯祸,上次把同学推到桌柜边上,我说不管任何原因,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要为行为负责后果,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相信孩子还会犯错,成长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我更相信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一个被相信,被鼓励的孩子,一定会被激发出人性最善良的一面。
成长的路上,父母陪伴孩子面对失败、痛苦、无助和彷徨,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获得智慧和力量。
适应学校的环境,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生活里遇事不惊,泰然自若。
处理内心的无助彷徨情绪,才会带着包容与好奇之心,实现梦想。
父母带领孩子领略人生百态,才懂得人生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本就不同。
陪伴孩子一步步,一天天成长,构成孩子未来的生命,任何生命都是顽强的,只要我们不去破坏她,她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终有一天,孩子将挣脱我们的双手独自向前。
终有一天,孩子将背起行囊渐行渐远。
放下我们的焦虑,勇敢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跌倒后从容而尊严,遇到问题时能够坚强而独立,活出生命的意义。
桐阳妈每周分享一篇原创连载:与情绪做朋友,活出生命意义,欢迎关注。文章均为桐阳妈辛苦创作,抄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