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散文国学与传统文化

端午情怀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635人  耿平海

        端午节,我们老家习惯称为“五月端五”,其实就是指农历五月初五。搜百度得知,“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就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端午情怀

        端午节紧随“六一”之后,小的时候,端午节在我心目中要远远胜于过“六一”的。因为庆“六一”学校要统一着装,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不允许参加的,所以,端午节母亲会绞尽脑汁也要让我们高兴的。端午节在夏收即将开镰之际,人们都眼巴巴盼着新收成,有余粮的人家为数很少。记得端午节前的一个礼拜,母亲就准备好了各种颜色合成的丝线,也就是花花绳,趁着我们深夜熟睡、毫无觉察,给我们手腕、脚腕、脖颈系上,算是母亲给我们的一个惊喜吧!早晨起床,当你看到这五颜六色的花花绳,你会高兴地蹦起来。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其含意,光知道好玩,来到学校伸出胳膊,唯我有他没有,瞧那神奇的样儿,一整天嘚瑟,逢人便炫耀。

现代人的花花绳

        花花绳通称长命缕、续命缕或健索、百岁索。这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以我的理解就是用五彩丝线合成的细索,把孩子与家人紧紧地连在一起,长命富贵,永远健康!

端午情怀

        端午节这天,是我们兴高采烈的一天,我又能胸前佩戴母亲做的花花馍了。一大早,孩子们打扮得如花儿一样,个个脖颈上挂着形态各一的花花馍。有十二生肖,有各种几何图案,这是母亲精心打造的杰作。殊不知这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所有的爱,是用母亲的心酸与苦累堆砌而成的。端午节前一两天,母亲就开始张罗,先是四处借麦面,东家进西家出,总算在好心人家借到了一碗或一升麦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下来就是展现母亲厨艺的时候了。烙馍,是母亲的拿手绝活,不论是细粮粗粮,还是死面发面,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谁让五个儿都要上学呢?那个时候,上初中高中要住校,母亲每周最少要烙十个锅盔或饦饦馍,才能保证我和弟弟一周的口粮。想像一下,母亲烙的馍垒不成个长城,铺村上到乡学校五里路程该没问题吧!那个年代最为难母亲的是细粮少、粗粮多,要做出精致可口来全看功夫。记得周日是母亲最难缠的日子,多年后母亲十个手指头全都有烧伤的痕迹,以至于摸起滚烫的东西来都无知觉。正是艰难的生活,磨就了母亲一手好厨艺,烙(蒸)馍从起面、发酵到使碱,母亲绝对是把式,家门分院过事都得请她。端午节烙个饦饦馍、花花馍,对母亲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花花馍做法,就是母亲用镊子、剪子、梳子、顶针等工具精心雕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图案,再把这些雕刻好的馍放到锅里慢火烙干。

手工制作的花花馍

        端午节到了,我想起孩期时代胸前挂着的各式图案的花花馍,既好吃又好看,多神奇、多风光!这个时候我头扬得老高,胸挺得很直,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想着这些,我的眼里不由自主地溢满了泪水,母亲是个好强之人,她怎能不让潇潇洒洒的孩子参加六一呢?是家里情况不允许。端午节一碗面或一升面母亲舍老脸去借,她再也不能让孩子短精神了。

        端午节是五千年来沉淀的中华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揉进了屈原的故事,虽然历经沧桑,却铸就了民族之魂,一直成为支撑古老民族的脊梁。母亲血液里不正流淌着这民族之魂吗?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娘,我端午节永远割舍不下的情怀!

          (写于2019年6月6日)

端午情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