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学习笔记佳文家中华文学

【读书笔记】作家谈语言朴实无华

2019-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闲云悠悠

手捧作家段吉雄的散文《棉花舞》,那朴实无华的文字把匠人弹棉花,渲染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你看:

一切准备就绪,乡村的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嘡——”木槌拉开了序幕。埋在棉花堆里的牛筋弦在槌击之下,发出了沉闷的第一声。原本安静的棉花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跃在空中飞舞,纷纷扬扬。藏在棉花里面的阳光此时也喷出了诱人的味道,有夏天花儿开时的清香,秋天果实成熟时的恣意,还有冬日深藏的浓郁。

“嘡——嘡嘡——”余音还在盘旋,木槌已经落下第二槌,第三槌……,再看那匠人,脖子伸得长长的,半弯着腰,左手握住弓背,右手攥着木槌,槌头在弦上敲一下,就顺势刮一下弓弦。本就震颤的弦经过这一刮,更是急剧摆动,如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棉花也一浪又一浪翻腾起来。那张弓在近处时,他微曲着腿,把竹竿压得弯弯的,让弦深埋棉花之中;到远处的时候,匠人的身体已经绷得笔直,甚至把一条腿伸起来,把弦尽量朝前伸。但不管是近还是远,他的左手始终牢牢握着弓背,稳稳地控制着弦的方向和平衡。

“嘡——嘡嘡——”匠人背着弓,围着那堆棉花开始打转。有节奏的步伐、流动的声音和漫天飞舞的棉花……这哪里是劳动,完全是一场优美的舞蹈。他用一把“大竖琴”演绎季节的更替交换,打破冬天的寂静、冷凝,把春天的浪漫、夏天的激情,还有秋天的沉甸甸一锤一槌地敲回来。村庄就在这声音中慢慢苏醒。那些棉花在牛筋弦孜孜不倦的拉扯下,化成一缕缕的棉丝,和着弦声在空中翩跹。它们飘啊飘,落在了房梁上,弹弓上,匠人的头发上,眉毛上,还有围观者的鼻端,痒得他们忍不住打几个喷嚏。

回归主题,请看大作家们是如何谈语言朴实无华的:

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句法有长到四五十个字一句的,其中堆满了“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许多口口声声拥护鲁迅的人们,却正是违背鲁迅的啊!                                              ——  毛.泽.东

会说群众易懂的话,简单明了的话,坚决抛弃那套笨重的货色:深奥的术语,难解的外国字句,死记的、现成的、但群众还不了解,还不认识的口号、定义、结论等。          ——克鲁普斯卡娅

要象挑选宝石和情人那样选择形容词。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形容词具有闪电般的显示力量,就以为十个形容词能使一条新闻增色十倍。                      ——斯坦利·沃克

力求朴素,不取涂饰,这是一条大道。          ——茅盾

就文学语言说,要做到朴素,必须合乎语言的自然,反对雕凿气,更反对矫揉造作。……要求文字上雕凿华丽容易,要求朴素自然较难。                                        ——姚雪垠

天赋我以简朴的爱好:我力求以阅读古人书来使这种爱好趋于完善。这就是我的秘诀。——狄德罗

话不要多,要做到诗里没有一个废字,任何一朵花都不会为多了个瓣而显得美丽。      ——高尔基

写文章要老实一点,朴素一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                    ——郭沫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