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264天

2023-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欣欣向荣吉吉

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朋友是我们青葱岁月里最忠诚的伙伴。那些青春期的隐秘心事、那些对父母和老师的心结、那个我们悟怪爱慕着的同龄人…… 朋友倾听我们心底的这些秘密,给我们温暖和支持,我们都想和彼此成为一生的朋友,就像划备三人园三结义一样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比亲生的兄弟她快还要更亲近。

我们与好朋友不在一起的时候,会把两个人在一起时发生的趣事讲给自己亲近的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合照,分享快乐的点点演商;有时我们回家晚了,父母还会给朋友打电话让他放人”;我们生病请假的时候,老师会让他带着一摞试卷和作业来探病。这些小事,我们想想就觉得很美好,仿佛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可是美好和现实之间往往有一道裂隙,我们和朋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吵架,可能是因为第三个人的加人让我们的友谊变得复杂起来,有了亲貌之分;可能是因为在某一件事情的讨论过程中两人发生了分歧,互不妥协;可能是因为有一天偶遇,他没有听见你在叫他,反而走向了一个你很讨厌的人,并且和那个人有说有笑地离开……

友谊的保质期到底有多久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些人的友谊即便快到保质期了也能加点保鲜剂维持下来,但是有些人连短短几个月的友谊都难以维持。我们喜欢一个人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相处过程,而讨厌一个人可能只需要一瞬间。那些长久的悄谊不只是因为两个人志趣相授,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彼此能够积极沟通,改正各自缺点和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小细节。

找到一个与自己性情相和、爱好相似的人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面对那 些“不和”的部分,如果看到朋友身上有自己讨厌的特点就冷淡疏远对方,这份友谊绝对不会长久。

我们面对事情总是更喜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睛往往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并且还会让我们如盲人摸象一般,仅仅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就给人或事定性。当我们眼睛看到的事情很消极时,我们不妨再走近一点去了解,多问一句话并不会浪费我们多少时间,少问一句话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麻烦,误解就由此产生。

那么,与朋友发生矛盾、产生误解之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最好的答案就是沟通。两个人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谈心,找到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讨论如何处理。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很多不满的情绪都能表达出来,彼此也都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但是这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在我们人际关系遭遇危机的时候却很少有“用武之地”。因为一方面我们会觉得如果自己先找对方,提出想要聊一聊,就像我们先低头认错了一样,会很没有面子,并且对方可能会认为既然我们已经先认错了,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强调要心平气和地沟通,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却很难保持情绪稳定,在沟通中矛盾很可能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产生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效果。

我们在与朋友沟通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小技巧。

首先,在沟通中不要忘记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有的人想要把难得的沟通机会当作情绪宣泄的出口,将相处以来所有的不满和愤懑都直白地在见面时说出来,哪怕我们的初心是想指出朋友的问题,朋友依然会感受到被冒犯和不被尊重。最终感情能否恢复如初,就取决于朋友如何看待这些直白的话语,对方很可能与我们发生口角,使矛盾愈发激烈。我们可以提出对方的错处,但是一定要注意语言不要过激。

其次,要换位思考。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否理解他并赞同他”“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带着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去沟通,关于“究竟要不要继续这段友谊”以及“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这两个问题,在我们心中也就有了答案。就比如姗姗和朋友间的矛盾,她猜测朋友可能是因为被篮球砸到过才躲在她身后,如果是这个原因,她可以理解朋友的做法。姗姗觉得换作自己可能也会躲在朋友背后,反而是自己无缘无故地疏远朋友,在朋友眼里应该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她才想向朋友道歉解除误会。

最后,就是“谁先低头”的问题。我们这个年纪难免会视形象、颜面如最珍贵的宝物,但是有错处就积极沟通,想和好就先和朋友说两句话,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事实上,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也是在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透过我们与朋友的矛盾就能看到我们本身的性格问题,在与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与朋友都会获益良多,能够帮助彼此找到缺点和问题,并努力改变它们。所以说,与朋友相处更像是与自己相处,如果只是要我们找到与自己相处的办法,是不是感觉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