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人类行为原则5:情绪对判断力的干扰1
喜欢听赞美,喜欢被肯定,喜欢自我价值的提升,这都是人们最本能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在情绪上得到满足,而且在道理上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就是“开心”与“正确”的结合。然而,这种情绪与判断力搅在一起久了,就不容易分开,从而产生了情绪影响判断力的现象。
1 马后炮效应。也称事后诸葛亮,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宣称自己已经预见了事情的发生,并能给出看似合理的解释的现象。马后炮现象通常被认为是负面现象,这并不是因为人们能够在事后给出合理的分析,而是在于他们事前没能给出明确预见,却在事后认为自己做到了预见。
我们通常讨厌这种行为,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有些时候也会产生这种幻觉,虽然在事前并不能做出预判,给出对策,但是在时候却觉得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意外”,“不过如此”。这首先应该是由人的认知能力决定的。之前谈到的现象学曾经提及,一旦语言被说出,命题被表达,它就被凸显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大家都能看懂,都能评论的理性空间之中。也就是俗话“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但在语言未被说出时,我们的思想并不像语言一样,一句是一句,一条是一条那般清晰的。
人们可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内心已经存有对相关事情的诸多判断。如一条指令颁布之后,有人可能觉得这能解决当下某些问题,有人可能觉得长久执行的话会有弊端,有人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机,有人看到腐化与勾结的味道,有人觉得这是进入新时期的重大转折点,也有人觉得只不过是老调重弹。现实情况下,这些所有的思想,不仅仅会被不同的人持有,也可以被同一个人持有,只不过不同的思想被此人重视的程度不一样。同一个人看各种不同方面对同一事件的分析,也就会有不同的甚至矛盾的想法,只不过有些被看重,有些不被看重。
面对内心的诸多想法,有人会选择一个最为坚信的观点,提前宣布。而更多的人其实处于“拿不准”的状态,可能什么角度都说一说,都想一想,但是并无判断。此时,等到事情发生,一些结果开始显现,当事人就会感觉“我曾经考虑过这方面的可能性”,因此觉得自己“早就料到了”。出于自我肯定、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成为了时候大谈特谈的“马后炮”。最嘲讽的例子,莫过于赌徒在压输了之后,觉得“我早就有直觉压另一边”,因为他当然事先考虑过全部的可能性,只不过在事发之后,只能看到自己曾经考虑过“对的可能性”,而忘记了其他可能性也是自己考虑过的。
1-2 如此说来,其实“马后炮”并不如他们看起来那么愚蠢,也不仅仅是单纯地自我吹捧而已。是心理需求和情绪让其判断力“坍缩”了,只能看到自己的正确,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或者说,现实也确实是残酷的,即使再高明的社会学家,面对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也只能在事前给出诸多“可能性”而无法准确做出判断。但现实是,事情发生之后,“可能性”就会消失,只剩下一个观点存活。理论和分析可以有无数的复杂维度,而最后只能用一个观点留下面对检验。好比奥运会的比赛,即使某个国家的优秀运动员再多,也只能派出一两名进行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