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践行

我的自以为是,破坏了一场有效的沟通

2020-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非常sunny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面对人生路上的不如意事,相信每个人都曾找过信任之人倾诉一番,有时聊完心情舒畅,峰回路转,但也不免会出现跟别人聊完后依然郁郁寡欢,甚至有种后悔跟对方诉说的感觉。

不是所有的沟通都需要反馈,自以为是的好意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天,外面烈日当头,酷热难耐,坐在凉风习习的办公室,突然收到初入职场的堂弟发来一段工作送货视频,并附了一句话,说他要负责搬卸完货车上几十个单个重达百余斤的箱子,接着发来一张汗水浸透衣衫的照片,然后抱怨接踵而至,各种不适应,各种不满意。

面对他的抱怨,开始我还周到热情地关心并鼓励他,但是让我后来改变态度的原因是,我发现他根本无视我的苦口婆心,反而一直在自顾自地继续抱怨,并且还图文并茂地发图片视频给我,以佐证他确实辛苦。

最后,我甚至有点愤怒地回复:如果干不了就辞职吧!

就这样,一场本该皆大欢喜的对话沦为一场他自说自话,我对牛弹琴的无效沟通。

我觉得,我能想象他烈日下在工厂汗如雨下的辛苦

我觉得,我也能感同身受他的抱怨并不是空穴来风

我甚至觉得,我自以为善解人意的规劝和开导应该可以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从而能重整对工作的热情,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

没错,就是这种我认为、我觉得让我陷入自以为是的泥淖,从而生生忽视了一个刚毕业大学生工作初体验过后的真实感受。

我总结,导致我最后失去耐心的是我认为我的关心被他视而不见,我对他的理解也被他置若罔闻。

直到前几天,无意中的一件小事让我豁然开朗、幡然醒悟,我开始反思自己这种每求必应的沟通方式不适用任何沟通。不经意的“怠慢”反而能让沟通结果更乐观。

单位一位同事说,同学发微信向她抱怨家庭琐事,发了足足几十条信息,面对别人家务事,她也不想随意评论,于是就采用礼貌地回复“嗯、哦、是吗”等不咸不淡的语气词。没想到这个同学发泄完不满后也就自己释然了。

我一直以为:沟通的目的就是要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意见交换和对意见进行反馈的基础上才可进行,但有时确实无声胜有声。
人,就是很容易生活在自我满足和自以为是中无法自拔,尤其面对在某些方面比自己相对弱势的对象,很容易表现地过于自信和急于求成,稍微用力过猛,极大可能会使事态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而且还不自知。

比如上面案例中的我,作为职场老司机,面对初入职场的菜鸟堂弟,一不小心,就用我自以为是的自信破坏了一场本应有效的沟通,更错过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机会。

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能够感同身受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搬货物的他的工作感受;

面对他因体力透支、身体不适导致的抱怨,却云淡风轻地劝他要坚持;

面对他图文并茂地“哭诉”,却豪不耐烦地责备他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太“矫情”。

他的每一句抱怨的后面,都跟着我长长的自以为是的鼓励。

现在想来,那时他的抱怨以及对我以为的他对我的反馈的视而不见,
也许,只是因为工作太累了,想抒发一下那时那刻的烦躁心情;
也许,他并不需要别人的建议,也没有想到会收到我那么“周全”的关心;
也许,他只是想寻找一只能倾听心情和境遇的耳朵罢了;
也许,面对对方强烈的倾诉欲望,可能静静地倾听比打断他正酣畅淋漓的倾诉更有效。

任何一个有效沟通的前提一定不会是自以为是,放弃你自以为是的沟通,多思考对方的需求,尽可能地做到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生活会因有效沟通而更加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