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1月29日)

1月29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人民微博:1月16日,启扬高速,一对夫妻因去哪家过年而争吵。女子一怒,拉车门跳下,摔倒在车道上。丈夫赶紧下车,拦下后方来车,以免碾压到妻子。民警赶到时,女子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救治,目前已无大碍。我说:去哪家过年,在过去,根本不是个事。若由此闹出人命,谁之过!
●淌鼻血的毛病,我小时候就有。可能是那阶段,有爱挖鼻子的不良习惯吧。上小学和初中时,动不动就会淌。乡间土法,淌鼻血时,拿两个小土坎,夹在耳朵上,说是止血。还有一法,鼻血淌得厉害时,拿一段细绳子,扎在中指上,也可以止血。最常见的,则是用凉水洗脸,水越冰越好。上了高中后,相对淌的少了!
●参加工作,到卓尼时,鼻血又淌上了。有段时间,还淌得很厉害,连自己都害怕了。这个问题,就出在吃食上。到卓尼第2年冬天,我做饭,和赵仲禹合伙了。他是本地人,藏族。不过,不是本地藏族,是天水藏族。我们两个,买了一副耗牛骨架。那会儿的骨架,肉特别多。我们借了高压锅,每天早上,都啃牛骨头!
●我小时候,生活紧张。尽管在生产队里,我们家条件,相对要好一些,但要吃到肉的日子,一年下来,并不怎么多。按队里人说法,我们家各方面都节俭,就是在吃头上,从来不会亏自己。毕竟,在那个年月,每年要杀一头猪和一只羊,谁家都羡慕。我爹总说,想吃肉,就得多铲草。小学初中,放学后,铲草是大事!
●在卓尼,能吃到大盆羊肉。而且,羊骨头上的肉,还不剔去。这在过去,别说没见过,想都不敢想。家里的羊,杀掉后,总是把肉和骨头分开。羊肉炒成肉蛋子,做肉饭时调点儿,要吃很长时间的。所谓煮肉,其实就是熬骨头,没多少肉。两个人一副掉骨架,用高压锅煮上,每天都能吃饱肚子,那种香,现在还记得!
●一副牛骨架,才吃了一半过点。有天早上,起床后洗脸,头才对到盆子上,鼻血就下来了,嗒啷啷的,很猛。赶紧拿纸塞鼻子,再用冰水洗 ,无济于事。头仰起来,那血居然就进了嗓子。费了好大劲,才止住。以后连续几天,都这样,只是没那么凶罢了。有年长的老师说,你们的牛骨架,不能再吃了,这东西太热!
●词典没有了,我便问万平,是不是他带学生进来了?或者,他走的时候,是不是忘记锁门了?他说没有。或许是我问他,让他产生了别的想法。几天后,我去编辑部,发现了这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以为,是他自己要用,也没当意。不料他毕业,考上大学走时,没有带走。后来见到他,让他来取,他说让我用去!
●我猜想,这事儿,万平应该给舅舅说了。因为,要买一本词典,价格并不便宜。我不知道,这事儿,舅舅有没有别的想法。数年后,不知怎么的,突然记起了一个细节。那本词典,我从语文考研组往《沙枣花》编辑部里拿时,要开门锁,手里书太多,就放到了窗台子上。有些不自信了,不会是门开了,书没拿进去吧!
●工人日报微博:临近春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河西埭村举行传统民俗过大年活动,在河边搭建戏台,上演传统越剧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重现了水乡古镇传统过年民俗。你那边有好看的年俗活动吗?我说:很怀念小时候的戏台。那会儿的样版戏,还有小曲子,印象太深刻了。现在过年,太冷清了!
●徐六现在,每天早上起来,首先就读我的公众号杂碎。时不时的,她还能找出一个两个的错别字。她学历虽低,看文字,眼睛却硬。过去,我编辑和校对一些刊物,不少时候,她也帮我校对。我公众号里,左旗和新疆的两个外甥媳妇,时不时,也会指出错别字来。那天,我说徐六:一个错别字1块钱,够100就发红包!
●从微博到空间,我的公众号,更新是最晚的。3个微博平台,一般是早上发;3个空间平台,一般是晚上发;而公众号,要发出,则到零点以后了。公众号里发现错别字,别的地方要改过来,不可能。只能把公众号里的先改过来。她们能给我指出错别字,最大意义,就是我能把电脑上备份的改掉。以后打印,会很方便!
●公众号里,马付文写了篇《我的老父亲》。他说,我们乡下人,也就是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把父亲叫爹。爹大概显得土气一些,但也显得质朴本真,我们的下一代大都称爸了,当然这也无需考究。小时候,在我们队里,凡是在外工作的人,他们的孩子,都叫爸爸。我觉得,这很洋气。我有过这个念头,我爹坚决不行!
●我爹从小跟着我爷,读过四书,不论生活上,还是观念上,说他是老顽固,也不过分。虽然他在大队里挨达批斗,然而乡里邻里,只要有家务事说,他都在必请之列。他讲起道理来,一套儿一套儿的,能说过的人少。我们的大队书记,就很怕他。我爹敬鬼神,却从不信命。我爹以为,爸爸是城里人叫法,不如爹亲切!
●人民日报微博:元旦期间,武汉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语文老师辜学超,布置了一道作业。将3000余字童话《皇帝的新装》,改编成300字以内文言文。辜老师表示,这个作业,不是拍脑壳,而是希望同学们把文言文知识灵活应用。有网友说,做这个作洞,要开脑洞!我说:挺好的一道练习题,看学生作业,精彩纷呈!
●专引一则,聊博一笑耳!海外有国,其帝嗜新衣。尝有二织工,自号鬼斧神工,所织之衣,愚者不可见矣。以其欺君,佯为碌碌,实未织衣。群臣无一道其实,自欺纷纷,乃至于国君自蔽。呜呼!卒道破于一稚童之口,为天下笑。而二欺人者,仓促出逃,为国人所系,虽纳百万金银,终归泡影矣!凡欺人者,自欺也!
放眼古今中外,追踪社会热点;小记奇闻异事,挖掘生活哲理;凸现地方特色,展示民俗风情。原生态记录,纯绿色笔法。您的关注,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谢谢啦!可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关注。或长按二维码,点识别后,进入关注!欢迎转载,欢迎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