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躯体和世间角色,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的躯体和世间角色,就如同一个初始建立的人物模版,在与外界不断的互动与因果牵引之下,几经百年轮返,逐渐便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角”与”色”。
根据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神经科教授James H.Austin编著的《禅与脑》以及玄侑宗久和Eckhart Tolle的文著,我为自己与诸位尽力通俗趣味地写下这篇文章,以此简单的了解:我们是如何的意识到我们的躯体?我们是如何形成并固化了我们在世间的角色?
1- 意识形态中的内隐自我
角色身份(主语自我I),角色道具 (拥有性自我mine), 角色互动(受词自我Me)
2- 物理形态中的身体自我
角色模型(躯体自我)
在意识层面,我们的自我心理感知分为角色身份(主语自我I),角色道具 (拥有性自我mine), 角色互动(受词自我Me)三个位向。
1. 主语自我I (角色身份)
“我是/认为/喜欢/讨厌…”
“I am/think/like/hate…”
当我们在表达自我的时候,其核心是我们在表达着我们特有的立场、价值观念与评判标准,正是这些因素的变化组合,形成了一个主观意义上的特别的自我,这个特别的自我拥有着独有的”珍视的东西”、”厌恶的东西”或者”绝不可撼动的底线”之类的好恶爱憎分明的立场、价值观念与评判标准。
而这样的主观道德与思维体系,与我们从小处于的环境、交往过的朋友与受教过的师辈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仿佛是我们收集的许多的角色面具,细细碎碎的囊括着我们所相遇的人们给我们带来”好恶爱憎”观念的传递,因而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孟母深知这些外围因素对内在主观自我塑造的重要影响。
We are nothing but all the people we met in our life. - Fraud
我们只是我们一生所遇见的人们的集合。 - 弗洛伊德
关于I的诞生,玄侑宗久是用故事这样解释的:
刚刚生下不久的婴孩,如果将火凑近过去的话,他也会逃开;如果挨揍的话,他也会感到疼。可是,若将盛着一个豆馅包子的盘子和盛着两个豆馅包子的盘子放在他的面前,他却会因为过于年幼而莫名奇妙。不过等他长大到一定程度,他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个盛着两个豆馅包子的盘子。
就如同如此,这样形成的、幼小的自我,后来逐渐从经验中学会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洁净什么是污秽,什么快乐什么痛苦。不妨说,正是这样的价值判断,打造出了自我的轮廓。而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学会了要谦让,于是对是否该伸向那个盛着两个豆馅包子的盘子而感到犹豫,这就是所谓的”长智慧”或是”知好歹”。
认为粪便污秽龌龊,觉得乞丐不可接近,这些都是人们后天学来的”好歹”判断。
主语自我I背负着我们后天习得的”好恶爱憎”,这些价值判断与历史惯性认知的先入之见,仿佛是架在我们鼻子上的色彩眼镜,使我们看到的是被主观认知染色与筛选过的世界,而不见其本貌。”一切唯心造”便是这样严肃的含义。
换作正式的禅式说法,便会如此解释道:禅将与人类感觉相关的六种对象称作”六境”,分别唤做”色、声、香、味、触、法”, 六境由我们的六官接受,又于我们内部化生出了”六识”。
通过感官输入的种种信息,我们便在瞬间作出了的好恶爱憎的价值判断,便被命名为”妄想”。而与最初的意识几乎同时萌生的这些”妄想”所必然招来的世界,人们称之为”运命”。
禅所追求的自由,便是从拥有着这样的那样的”好恶爱憎”的角色中抽身出来,在角色与真实本质的你之间创造一片纯然觉知的空间,停止完全地认同你所扮演的角色,从而避免我们误把角色的模式糊涂地等同于我们的真实本质。
当你不扮演角色时,你的所作所为便没有自我和小我参杂其中,不再隐含”成为什么特定的人” 隐性目的,你能更好地自在地与你所做地事情合一,只留下你的真貌-那个在人性之后的本体、纯粹潜能的领域。而不再是已经被定义了的东西。-eckhart tolle
然而我想向诸位补充的是,就如同我在上一片文章中曾经提及的一样,活在这世间便是一种”场”,我们必然承担着某种”位”与”角”,追求全然的空性并非是一种自然的方式生长。
而或许姑且诸位与我能开始学着去做的,是每当我们需要做出一个困难的决定时,都可以悄悄这样提醒自己: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最深远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我们想把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带往何处?
这帮助我们意识到过去扮演的角色,超越正在经历的角色,重塑未来创造的角色。
2. 拥有性自我mine (角色道具)
“mine ”
”我的”
拥有性自我mine是主语I的扩展与延伸,我曾经在过往的文章中这样向诸位解释这个问题:
当一个小孩学习到一连串由父母声带发出来的声音就代表了他的名字时,这个孩子就开始把那个字句等同于他是谁了,这便是主语I最初的建立。
很快的,他们学会了那个具有魔力的字眼 ”我”(I),当小孩的玩具坏了或是被拿走了,他便会产生强烈的痛苦。
而事实上并不是因为这个玩具本身有什么价值,而是因为玩具已经被纳入” 拥有性自我mine”思想,这个玩具已经成为孩子发展中的自我感-”我”的一部分,因此产生了自我被分裂与摧毁的强烈感受。
诸位或许觉得,这是孩童年幼时期的暂时的矇昧与童真,但诸位不妨接着这样想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我” (I)逐渐吸纳了性别、国籍、宗教和职业等认同,以及角色、累积的知识或意见、喜好和厌恶、过去发生的事情和一些想法的回忆。或者是随世事变迁,谁也无法预料会拥有或者失去的身份地位、容貌身形与财富等,将它们转化为了拥有性自我(mine)的一部分。
诸位发现了吗?已经成为孩子发展中的自我感的玩具,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它也逐渐变成了成人世界中的”名声地位”、”财富”与”权力”等,倘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孩子的话,恐怕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苦恼罢。
而若诸位与我所处的文化背景中,大多数的人都是把自我价值等同于我们有多少和我们有什么,而我们又无法超越这个集体迷思的话,或许我们终其一生将注定会去追求一些事物,但无常且稍纵即逝的这些事物,便难以完整我们的价值和自我感。
类似于i的魔法,让我们把”本质的自我”等同于”扮演的角色”。而mine的魔法,则是在于让我们把“存在”等同于“拥有”,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正是来自于”我是不够的”这样的匮乏感,从而需要”得到更多”而”成为更多”。I与mine正是如此相互扶持的。
见红楼梦最终回这样唱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此,对我们的匮乏感保持警觉吧!倘若丢失了或者得不到某件玩具,不要为它痛苦太久,因为无论多少件无常且稍纵即逝的玩具,它们都无法代表你的真正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无所有的流浪汉或许要比富甲一方的权者要幸运的多。
3. 受词自我Me (角色互动)
“…. me”
“待我”
在主语自我(I)和主语延伸的拥有性自我 (mine)之后,对应于主体主观存在的,便是主体与外界互动下的受词形式。
受词自我(Me)具有被动的性质,由于总是在承受外在到来的体验与变化,因此我们常常难以意识到它被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包围着。
用一个夸张的比喻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的理解:
在受词自我Me的夸张变态形式之中,便是被称为”妄想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疾病,它通常包括一个心智虚构的故事,用来佐证病人持续在心底深处感受到的恐惧,与外界产生某种强烈的二元对立的情绪意识。
种族、国家和宗教组织的集体小我也常常有很强的二元对立的妄想成分:”我们和邪恶的他人对抗。”这也是人类受苦的众多起因之一。西班牙的宗教法庭、起诉并焚毁异教徒和”女巫”,还有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苏之间的冷战、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中东长久以来的暴力争端,这些都是被极端的集体妄想症所操控的人类痛苦的戏剧事件。人类、团体和国家愈加地无意识,小我的病态就愈可能以肢体暴力的形式展现。
对于集体而言,愤怒和怨恨,不仅仅会树立一个敌对的坚固的心理立场,并且当人们被这些负面情绪占有的时候,已经难以辨别事情的真实本相和出于本意的善意的解决方式,转而走向拼命的捍卫与攻击,仅仅是为了一句苍白的”我是正确的。”
对于个人而言,倘若人们此时此刻还能够分出一些理智来体察身体的生理运作,便会发现这些情绪是如何妨碍到心血管、消化和免疫系统等功能的运作。人们就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这些情绪实际上是病态自伤且对彼此是毫无助益可言的,它是一种形式的受苦,毫无乐趣与畅快。
如果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察觉”受词自我”成分的运转模式,便可以将更好的帮助我们转化主语自我I的习气与思维习惯,聚焦力量于外界的真实状况与有益发展,而避开”一切都是你的问题-受害者”的防御性心理状态或”我才是对的那一方-好胜者”的攻击性心理状态。
4. 物理形态中的身体自我
除了意识形态中的主语自我,拥有性自我与受词自我,我们还拥有一种自我觉知-我们的身体。
有某些外在的界限,保卫我们内在的身体、精神和心理自我吗?如果有,那便是我们的皮肤。-James H.Austin
早期下意识便存在的身体自我中心,从脑干开始建立,视觉讯息经由它被传达到上层-中脑,位置讯息则经由它被传达到下层-桥脑,头部与颈部肌肉的讯息则传达到脑干的多层面。
这些隶属于人脑的工作者们形成了一串隐藏的意识轴,经过中脑、视丘和大脑皮质上升,帮助我们意识到自我身体的存在,正是因为如此,这具皮囊之外的,才被我们称之为”其他的存在”。
5.
主语自我I (角色身份),拥有性自我mine (角色道具),受词自我Me (角色经历),是对意识形态中内隐自我的分类,它们与物理形态中的身体自我(角色模版)构成了我们认知与非认知层面的基础自我,但就详尽、客观与负责而言,四者仅仅是横向的粗略展开,实际上这四种自我形式各自存在不同的层面与纵面,并且交互关系渊源深远,如需讨论,确实并非是我目前在一篇文章便能够书写完全的。
故而诸位与我不妨视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观赏人类的新的灵感角度,总而言之,能够感受到自我存在并且有意识去分析它的,唯独是人类才具备的独特能力,您瞧,这属于三种内隐自我的哪一个向度呢?
完成与2017年11月23日晚11点41分
野兽爱智慧.心灵自由写作第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