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梧桐悦目娱心读书

为与学:对于“资源”有限的普通人而言,“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

2021-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为与学

接着昨日《想“贵人相助”“名师指路”,前提是要自己要足够努力》的话题。

谈一谈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拙思。

当然,分析对象呐,也仅限于身边能够得着的、看得见的“资源”有限的普通人而言。

由于本人认识、思维、资源也具有有限性,所以所思所想也只是局部、片面,不具有普遍性,仅供参考,还请各位看官多批评、多教导。

0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

各位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两句谚语名言都很熟悉。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猛地看好像已经分出了好坏、优劣。

有些人可能已经在脑海中给出了类似于“少读书、多赶路、广交友”的缩略句。

但仔细一品,并不是这么回事。

“万卷”“万里”“无数”并不是个具体的数目,而是虚数、代表极致。

不论是哪一个,对人来说都不易。

再一个,说“不如”,不是单纯的此物绝对比彼物胜出很多,完全不需要彼物的独立运动。

而是一个先理论,再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循环往复,“知”与“行”交融贯通的过程。

02

道理虽具有普遍性,但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

流传下来的道理都是经过一代代前辈验证过的,是具有普遍性的。

人是生而向往美好。

但是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却不尽相同。

就导致了通往美好的过程有了差异。

有些在耳濡目染之下,饱阅智慧经典;有些只读鸡汤爽文充饥充能。

有些在长辈师长之后,遍览大好河山;有些只能辗转各地疲于奔命。

有些在亲朋好友之间,会盟风流人物;有些只阅狐朋狗友酒肉之间。

不是不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而是,自身“资源”有限,还有各个方面的局限性。

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过有了认识,并不是要躺平。

而是勇敢接受这个有限性,积极作为,在自身能控制的范围内,在确定性内,尽可能的取得好的成效。

就像打牌一样,摸到手的牌总会有好坏,但人生的牌并不能直接弃牌、重开,硬着头皮、绞尽脑汁也得把牌打好、打完。

03

对于“资源”有限的普通人,“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有点难

有些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好吧,古人说“行万里路”的意思,可能不是让我们坐在汽车、飞机、高铁上“行万里路”?别说万里了,万公里也用不了多久。

也可能不是在走马观花、拍照打卡中“行万里路”?照片再多、打卡再全,也讲不出背后的故事,理不顺承载的历史,道不透其中的内涵。

再说了,就算单纯的“行”,很多人还没有实现旅游自由吧。

也有些人说,“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好吧,古人所说的“阅人无数”,也可能不是微信好友加上几千就算“阅人无数”吧?也可能不是只阅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事、朋友吧?

阅过老子吗?孙子阅过吧?杨慎呐?王守仁?梁启超?金一南?马云?如果都没阅过,街道里的头头应该阅过几个吧……

如果都没阅过,那何谈“阅人无数”啊?

04

对于“资源”有限普通人的最优选择

相比“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来说,“读万卷书”可能是最基础、最实惠、最直接、最省力、最尊严的选择。

买1本经典几块、几十块。更何况还有各种类型的电子书。各地的图书馆也都在免费开放。

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深层次的对话,作者的学识、气魄、格局、胸怀都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书本和作者面前,我们可以心平气和、饱含尊严地对话。

如果这个大佬没有解答不了你的思虑疑惑,放心,我们所忧虑、所思考、所经历的,历史上可能已经重演无数遍。

太阳底下无新事。

就算是研究前人未研究的课题,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稍微向上踮一下。

不是知识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能打开宝库的钥匙。

当在前行的路上谦卑、谦虚地与书本为伴,共同去行路、去阅人。

不管走到哪里,路会自动敞开。不管面对何人,他也会高看一眼。

就算是没有任何“资源”,“六经注我”就是最大的“资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