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写在除夕与立春喜相逢的时刻
2019-02-04 本文已影响142人
乐道也

冬的寂寞
如影相随
小窗卧听东风
腊月寒气
门前积雪
在春天梦境里融化
立春
把希望孕育了一冬
播洒进崭新生活
期盼在心田跳动
就要飘出
春天第一首婉转之歌

今年的立春比较特殊,大年三十,腊月的最后一天就已经立春了,这叫腊月立春。俗话说“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尽管料峭的冬寒还没结束,此时春色尚少,但并不萧条,能隐约听见春的脚步声,在寒意里匆勿走来。细心的人,昐春的人,已经真真切切嗅到早春的气息了。正如宋代诗人邓深《腊月立春》诗中所道:“柳条弄色舞轻风,不与寻常岁暮同。寒气望尘先敛退,阳和和轫已交通。”
立春的寓意是温暖。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蜇居的虫类在洞中苏醒,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这一切都要以温暖垫底。春的温暖,是来自大自然和万物的爱。

地处江南的家乡,人们的习俗中一直保留有古代的一些老规矩,像掸檐尘、祝飨、蒸年糕这些事,过去都是要在立春前做的,辛亥革命后才改为按现行的春节安排。祝飨是家乡的古老风俗,就是祭祖,给老祖宗过年,因此家乡人也叫“过年”。

蒸年糕也要在立春前做好。旧时每到年尾岁暮,家乡村里家家户户要蒸年糕。城里人家不愿磨粉做糕,便有专门的蒸糕人到城里去,上门服务。他们大都来自附近江阴农村,如华墅、长泾一带。蒸糕人一般都是三人组合,一个打前站架磨磨粉,另两人带着特制的蒸糕笼等工具,当上下手。他们都有固定的老主顾,每年会自动上门联系,定好日期,在一条街上联系许多户人家,凑着一起做。
立春当天早晨叫“春朝”,家乡民间风俗要吃年糕、春饼、春卷,以及米粉圆子、面条等,寓意“节节高”、“团圆美满”、“长寿”的意思。还有一种风俗,在立春前一天晚上要叫孩子住到别人家去,称为“住春夜”。


除了打春牛,还要动手打孩子。立春这天,长辈会拉着家里小孩说:“来来!今天是立春,要打两记的!”孩子还在为平白无故为何挨打而迟疑的时候,已经被长辈轻轻打了几下,或是拍着头说,“长、长、长!”或是拍着背部说,“要醒醒啦!”无非讨个口彩,让孩子快快长大,不要懒惰。有了立春挨打的经验,调皮的孩子到了次年立春,还会嘻皮笑脸地到长辈那里“讨打”,一个个拍打下来,引起阵阵的欢笑。
立春,尽管离真正的春天还有一段距离,但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和遐想。记得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这样形容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是的,此时万物开始萌发,伴着生机昂然的祈盼,让我们禁不住由衷地去醉美细雨新绿,清晨微露,以及心田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