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接近“艺术”?
2024-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蒙峰西东
参加过高考的读者请举手,相信很多人经历高中文理分班和高考选专业,我那时的体验是学理比学文好。
现在逐渐理解了:中国经历了屈辱的100年,基本共识是工业和军事发展太落后,和传统的重文轻理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才会有五四运动,才会有“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学理工科长大的一代人见证了科技和工业给民族和国家带来的自信和力量,而伴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了一些什么:理工科有瓶颈、理工科只能代表一部分、理工科代表的物质丰盛也带来了心灵的空虚和缺憾...
这时候我们开始回看人生和重塑人生,也有一些人开始游戏人生或者躺平人生。
现代工业的机器轰隆作响,每个螺丝钉已经深深异化,无暇深度思考和链接自己的内心你,但疫情给大家按下的一个暂停键至今还在发酵。
发酵的结果之一就是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样问题的思索和探究,我们开始想点燃我们内心的力量,比如某个大人物的话语或者人生传记、人生憧憬的美好画面你、年轻时代一直听的震撼人心的甚至激励自己一往无前的音乐、也可能是一幅绘画作品、武侠小说亦或者电影电视剧 。。。。
你可能突然理解这些不同“艺术”形式在自己生活中发挥的影响,你也甚至目前还是通过“书籍、绘画、雕塑、画展、电影、音乐、舞蹈”来疗愈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前行。
是的,我们需要正视文化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在理工科之外,还有一个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比有形的理工科世界更宏大,更耀眼,更像是生命的本质,我们此生因它而来,因它而满怀希望和生机勃勃,也因它而幸福和无限美好。
理工科构建物质世界的秩序,艺术构建精神世界的秩序,精神世界的秩序引领理工科的世界秩序,所i有,艺术引领和显化了物质世界,当然物质世界也会影响艺术世界。
总之,艺术是精神、是生命、是本质、是能量、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