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对孩子实施“双重标准”吗?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
5岁女儿问:为什么小孩要听大人的话,而大人却不听小孩的话。怎么跟她回复呢?
看到这个题目,我特别为这个小姑娘感到高兴,5岁的孩子能问出这样的问题非常了不起,说明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善于表达,真希望家长能呵护好她的这些优点。
另外,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在小学5年级,有一次在叔叔家吃饭,叔叔在盛饭时失手打碎了一个坛子,我当时心里一惊,心想伯伯肯定会被大家指责了,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大概因为我自己犯过类似的错误就被批评了。不过让我意外的是,叔叔并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反而婶婶和我妈妈赶紧帮他收拾残局。我当时特别不理解,回家路上就忍不住问我妈妈,为什么叔叔打碎了坛子没有受到惩罚?如果打碎坛子的不是叔叔而是妹妹,她会不会被批评甚至被揍?妈妈的回答我已经记不清,应该并没有说服我,所以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从那时候起就开始留心大人在他们和孩子的世界中的各种“双重标准”。
比如家长自己每天打麻将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贪玩”;家长可以熬夜看电视,孩子熬夜看书也不行;父母可以成天“手机不离身”,孩子则不能碰任何电子设备;妈妈嚷嚷着体重太高要减肥不吃饭,孩子则少吃一口都“不乖”……当然还有5岁小姑娘都注意到的,小朋友要听父母的话,而父母却可以不听小朋友的话。
我们一般不会听到一个成年人要求另一个成年人“听话”,因为第一,成年人理解相互之间需要基本的尊重;第二,正常的成年人之间本身就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依附的关系;第三,“听话”的意思是“照我说的做”,本质上是一种控制,而这种控制在正常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之间很难做到。
为什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听话”呢?多数时候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 父母没有太多时间或耐心放在孩子身上,用“听话”来要求孩子便于控制,自己少很多麻烦;
2. 父母认为自己面对没有独立(生活、思考等)能力的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其表现形式就是“听话”;
3. 父母不认可或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以及自主意识,出于爱的本能要对孩子的生活安排进行“包办”,时时刻刻“管教”,认为如果不这样孩子的生活会一团糟,还可能“变坏”;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就扮演了“权威”,而这个“权威”其实很可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怎么做,于是就在自己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系列的“双重标准”,对自己宽容,对孩子苛刻。甚至在一些明显连自己都做不到事情上苛责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烟瘾很重,自己也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害处,但就是戒不掉,多次努力,多次复吸,甚至在“造人”阶段都没能成功戒烟。后来有了儿子,小朋友在6岁左右迷上了玩ipad上的游戏,每次一玩就会玩很长时间,不给他还不行,各种撒娇哭诉,朋友为此很恼火。
我给他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多陪孩子玩玩其它游戏,比如下棋,桌游,户外活动,阅读等等,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这样就不会过度迷恋游戏了;另外就是不要过于限制孩子玩游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在这件事情上的自由和掌控,他就不会因为玩不到而焦虑,越焦虑反而越迷恋。
但是没过几天,朋友就向我抱怨,说孩子还是跟之前一样玩游戏,根本不想玩别的,说什么都没兴趣,也没法不做限制,因为他“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只好用他戒烟屡次失败的事情来做例子,作为成年人尚且在习惯改变上存在巨大的障碍,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一朝一夕就能摈弃不良的习惯呢?
其实,在我们自己小时候也会为这些“双重标准”感到“不公平”,只是当我们成了大人,常常就把自己小时候的遭遇忘记了,又用同样的“双重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孩子。
家长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实施了“双重标准”也不难,只需要唤醒自己作为孩子时在同样场景下的记忆,那时候自己是被如何对待的,在那样的情况下,自己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只有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我们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