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抱持性环境,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经过对上万的母婴调研后,总结的概念。
简单说就是: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受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认为,抱持,就是父母给孩子提供外部支持,再内化到心中,成为孩子的自我稳定性。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允许孩子自由的话,孩子的灵活度、力量感和自我组织力都会极大滋养。
刚才提到的温尼科特,他最知名的术语是“足够好的妈妈”(Good enough mother)。是说不能是差劲的妈妈,也不能是完美的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
怎么才是刚刚好?
温尼科特是这么说的: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养育者,能帮助孩子滋养出这个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在抱持性环境,在身边的家庭环境中,很少见。
因为很少有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是:
无论你好还是不好,我都无条件地相信你能行;
即使你失败了,我也愿意承接和帮助你。
我们听到更多的,是:
你这个样子下去,就等着长大......
你到什么时候才能......
你如果把什么......怎么样了,你的学习肯定就......
我以后可是指望不上......
你只要不......,我就......
你少做点......,比什么都强。
......
这些说法的背后,就是在定义,想我对你好,就得拿东西来换。
尽管,这个东西,是给你自己打基础。
但是孩子的视角解读的,是“我在为你做”。
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
过程中几次泪目。后来回忆,马皓文给儿子提供的,就是一个保持性环境。
王老师说小马“缺根弦”时,马皓文说:
老师胡说八道,记住,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他给了儿子自信和自立。
马皓文还说:你的脑子要一直想,你就永远不会缺根弦。这是给儿子提供方法。
当儿子深困于洪水里,他冒险拿着扩音器冲到前面,大喊着:
马飞,我是爸爸,如果你能听见,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你能出来的。
这是真正做到了,既没有放弃孩子,也没有干涉孩子成长。
《银河补习班》里,尤其让我感动的一句台词发生在这个片段里。
当住宿的儿子想去看航展,马皓文协助儿子逃离学校,一边去看航展,一边补习功课。班主任阻拦说,快期末考了,这可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时刻。
马皓文不同意,给出了更具深情的回答: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每分每秒。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乏爱孩子的人,但是其中多数,都把爱外化成马飞妈妈式的焦虑,或者马飞教导主任式的挑剔。
这些爱,爱得很不舒服,也没有在爱一个人当中拓展自我。
电影中马皓文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相信自己的人格品质,本身远离了焦虑,才积累出了足够多的肯定、包容和帮助,并传递给儿子这些宝贵的个人理念。
活出自己,终究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