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懒是笨,实践的懒那是真的懒啊
1 站着说话不腰疼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电影《后会无期》而广为熟知
也许是多身有体会的缘故吧,市场上各种成功学书籍,反复说着一些浅显的道理,但是很少有人将成就归功于看了这些书。在生活中,“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事情常有,当处于困境的时候,总是能会听到“加油”“好好干”类似的鼓励,有人安慰固然是好事,但是我们都知道不能沉沦,可有些时候就是提不起劲来。
姐姐也经常和我争论,经常都是她主动停止,说我总是有一堆歪理。其实,有歪理的人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熟悉多种理论的人,难道不是吗?
我本科学的广告学,这个专业课程涉及及其广,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文案写作、摄影摄像、会计学、心理学等等,人文社科我觉着是全了,加上自己也广泛涉及,所以慢慢的脑子里塞进了一堆理论。虽然都不精深,但是对于很多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总能找到一些理论来解释吧。
比如经常和同学讨论一些公众人物,很容易从传播学理论中抽取理论进行反驳。
我:“你为什么这么看,你从哪儿获取得的信息,你根本没有接触过他,这是媒体给大家设置的形象”
又或者上升到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如果认可认知信息需要通过媒体,当媒体设置虚假信息的时候,难道还能说这时候的认知是正确的?
又如:网络的各种地图炮

头脑里马上能运用舆论学中李普曼的“刻板印象”之类的进行解释,这样看来,我的大脑转速还是够快,也蛮勤快的。
2理论家的脑回路
其实啊,仔细想来,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的不认可还是相当合理的。有时候自己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都唾弃我自己。
对于一种理论的习得是非常之快的,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形容不务实事的人为"理论家"的个中原因吧。我想对于文案写作几步走的理论的习得总比写出一篇好的文案来得更快吧,就像成功学坚持目标的口号撸起袖子加油干来得快。
很快可以学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最起码能粗浅的学习到,而将之运用到解释一些问题上面来。但是面临真正的问题再多的理论都是无效的,因为解释的路与实践的路很多时候不是一条。
理论家脑子里面总是在寻求具有跟高解释力的理论,对以前的很多理论往往形成一定的排斥性。就像我如果听到谁依然用"有意味的形式"来对书法就行解读,这无疑是很难接受的。
当然,这不是不承认理论解释对于实践的意义。只是说,起码在个人问题上,太多的理论将导致行动的无力,知晓了那么多大道理仍然活不好一样。所以,才会有人说:“太过哲学,实则无用”。这以至于让我觉得,实干是理论解释无法触及的,就像我们对于所谓真理的探寻一样。
但其实理论家似乎有天然的优越感一样,有时作为学习理论的我来说就会有这种感觉,就是觉得当今书法绝大多数人还是照着古人写,而且书法还是不是艺术都是成问题的。于是乎,对很多精美还不错的字不屑一顾,觉着也没什么。
其实,这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啊,接受了一个观念,然后用这个自己的观念去套,发现八字不合,所以主动将其降格咯。
3 思维的懒是笨,实践的懒那是真的懒
理论家往往通晓各种理论,比如在艺术理论里,艺术理论家熟知艺术界、艺术体制这样的一些理论解释,对于一些艺术作品在何种程度上构成艺术作品是存疑问的。其实这里的关键在于,理论家持有多种视角,视角之间彼此存在一定关系,他们往往秉持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理论。
一旦一种更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出现在他眼前,他便会很快采纳这种观点。
人们在看问题时候,是存在一个视角的,如黑泽明电影<罗生门>中就以电影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真理相对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球体来比喻对象或者事件,而我们的视野相当于一个镜头,那么这个镜头必定存在摄影死角,这就意味着个体不可能获得事件的真相。

或者说,只能无限的接近这一真相,始终不会有交集,我觉的这就是古今以来关于有限与无限的关键点所在。其实,我们的理论往往只构成有限性解释,像黑格尔一样想寻求宏大的理论阐释最终证明是无效的。
去年我在短时间里大量接触了很多艺术理论,如果以一种后现代或者艺术界这样的视角来审视书法,那么书法在何种程度上构成艺术便成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在观念的摇摆中,书法临帖的学习也是断断续续,也少有进步。
得仔细的算一笔账,如果我有一定基础,直接进入艺术理论的学习
目前的艺术理论,大概两三本写得不错的通论书就能大概对已有的主要艺术理论进行了解,非常精细的读,每天2小时,估计2周也能大致了解。这有时候其实是很可怕的,当学习到一门理论,运用这种模型分析自己做的事情时,会不断的问自己“书法还是艺术吗”这样的问题。
但是如果要写出一份精致的楷书作品,比如《多宝塔》,有一个不错的书法指导人,每天2小时,没有1年以上的积累恐怕很难做到。如果要写成市面上卖的精致的印刷风格恐怕得十年一剑的感觉。就算是最简单的隶书,有一定基础的我也不感扬言“7天从入门到精通”。

问题显现出来了,在时间的耗费上其实实践远远超出理论。
固执于理论很容易寸步难行,我觉着没有哪一个理论学习者会很自信的说自己能总结出一个开创性的理论。在这方面,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是美学理论的研究僧来说还是相当清楚的,也只有民科、民哲界里总是爆出各种“世界新发现”吧。
这样,仔细想来,理论家在思维上还是相当勤快的。如果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那是真的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