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42
在那个懵懂的年代,你曾经多么渴望爱情,而且渴望你的爱情和对坐的美女扯上些干系。的确有些事情发生了。那些事情的的确确发生过,你和王小可都心知肚明,但只发生在你的心里和她的心里,两颗爱情的种子并没有取得联系。你是因为要读书,要追求你的奋斗之路,才不得不将那颗种子压住了,没有让它生根发芽。王小可是因为什么?你不得而知,不过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你都没有做过什么承诺,自然也不能对她有所强求。无论如何,那是一段有过真情实感的经历,谁也不能否认,只是没有必要重提,也有诸多不便重提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都变得可以理解了。时间一长,对那些缘份里没有的,人的心态也就放平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你和你媳妇儿苏舒的感情,并不像对王小可那么深刻。并非因为你对王小可是初恋,也不是因为单相思,而是你把当时内心的力量都倾注给了她,尽管没有实质性的互动,但那在你心里形成一个烙印,一个无法抹去的烙印。虽然,对苏舒而言,你的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但当时的你已经把内心的力量都奉献给了奋斗,你又把奋斗看得过分重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苏舒只不过是你的影子——
当然她甘愿做你的影子,是因为她爱你至深,对此你也是心存感激的。所以你也一心一意地待她。
人生不能太计较得失,得不到近在眼前的美好,便只好随它去吧。时过境迁,倘若内心仍然有爱,也应该把它保留在心里,让它内化成坦然的力量,要学会像大海一样宽容。好比你那一路走来,原本满怀希望,兴致勃勃地要满足父亲的愿望,但是环境和条件已然不同,就应该接纳不同的风景。不能继续开车回家,坐火车也是不错经历,更何况还能巧遇故人,也算是莫大的造化吧。
总之,顺其自然吧。
上面这段话,其实是不怎么好让苏舒看见的。对你和王小可的故事,她当然是了解一些的。但是,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回过头,如果非要交代个清楚明白,反而不知到底会是好事还是坏事。
所以,待讲诉完整个故事,这几段最好还是删除不提。
久别重逢的对话还在继续。
“你呢?你又是从哪里回老家呀?”
“苏州,我在苏州打工。”
“就你一个人么?”
“就一人。”
“家里人呢?”
王小可并没急于回答你的问题,双眼闪烁不定,直往你脸上打探你的用意。她似乎也经历着你刚才一样的心路历程,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
“就我一个人呀。”
“呃?……”你不太明白她的意思。
“哎呀,志远,你还不知道,我已单身多年啦。刚开始那会儿,本来还想给你写信呢,可是又不晓得你的地址换没换。再后来就外出打工,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我去过广州、深圳、泉州、温州、台州、义乌、宁波、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等。好多城市哟,辗转不定,到苏州也快两年了。十几年啊,十几年就这么蹉跎而过。现在都成了老女人,怕是再嫁也嫁不出去了。”
王小可的字字句句间,尽管有一种对生活的悲观和无可奈何,但说的时候并没表现出特别的落寞感,更多反而是一种世事通透后的豁达。也许难免有些刻意掩饰,但听得出来都是出于善意,还有对你的本能上的信任。就像中学时一样,你们是 “好哥们儿”,但谁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心有灵犀,惺惺相惜吧。
你一直当她有种勇往直前的洒脱,她那句“青春的梦想熬不过现实”依稀在耳。只是当王小可讲出那些年的境遇,一切又恍如隔岸。命运的捉弄简直让人无处可逃,却又让两人重逢在回乡的列车上。世事变幻,你们难得相聚,又相互理解,所以才借此倾述对趟过人生洪河的反观与希望。
“那么,你这些年过得还好不?”
“你别这么严肃好不好?遇到你是多高兴的事儿啊。”她嘴上虽然那样说,但还是认真回答了你的问题,“自己选的路自己走呗,无所谓好不好。刚开始有些消沉,后来就看开啦。人呀,自己不爱惜自己,还有谁会在乎你呢?”转念又说:
“算了,不说也罢。你究竟为何十几年不回老家哦?”
“还不是因为你呀。”你脱口而出地打趣道,那样子兴许有一半是真话,但总不至于要摆出一副“奋斗者”的身架吧,那样岂不是太矫情。
“别开玩笑啦,我还不知道你呢,怕是一门心思专注在事业上,别的都不管不顾了吧。”她眼珠迅速向别处转了一圈又转回来,逐渐露出大大咧咧的本性,说,“你是不是当了大领导,就把老家的人都忘得一干二净啰?”
“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呀?”她说,“现在,我连打工都不知是为啥子儿。回家吧,人也都不熟了,更怕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可在外面飘着吧,心里又总没个着落。”
“有必要想得那么严重么?”你有些口是心非。
“摆在面前的事实,容不得你不想呀。”
“对了,你这么频繁回家是究竟为了啥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