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
奶奶时不时会念叨着:唉,久病无孝子啊!
我突然无比了解这句话背后真正的含义。
整个假期,我的全部身心几乎都投入在照顾中,就像照顾一个初生的婴儿,不同的是,婴儿是柔软的,而老人一身骨架已经僵硬。
每次抱奶奶起来吃喝拉撒,奶奶都忍不住会喊全身酸痛,而这酸痛感到了夜里又特别明显。即便白天我经常给奶奶按摩,和她老人家说笑,但到了夜里,奶奶依然睡不踏实。
人在夜里似乎也会变得脆弱一些,在睡不着的时刻,一声声的叹息从奶奶的口里涌出,钻出蚊帐,飘进照顾者的耳里。
还有连续不断的猛咳,奶奶对他人最为歉意的拉与撒,在夜里似乎也变得频繁了。
因为要照顾对新环境还不适应的女儿,我是回家后的第四个晚上才守夜的。
每次刚一躺下迷迷糊糊时,奶奶又出现状况,如此反反复复,上半夜根本无法入睡。于是当我一阵阵咳嗽时(咽喉不适已好几天)奶奶不断叫我去拿她的外套披上,免得着凉了。那一刻我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不耐烦。
穿外套不是我的需要,因为我已出汗了,跟奶奶说了她依然反复叫我穿衣服。可是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睡觉,我希望她不要为我担心,希望她安心睡觉,那样我也可以睡了。
但是我无法让奶奶安然入睡,所以我着急;我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我生气;但我又不能表达,只能往下压。
我知道,奶奶晚上睡不着,很大原因是白天睡多了,又缺乏运动。为了满足自己晚上睡觉的需要,也为了奶奶晚上能睡得好一点。
第二天,在奶奶精神好时,我更多地陪奶奶说笑,让奶奶能动的手揉捏另一只手,能动的脚把另一只脚抬起放下,给她剥葡萄吃,提提神……
我自己也抽时间做了体能训练,在日常中和弟弟妹妹开玩笑,语言带有一点点的攻击性,但不伤大雅,能让人哈哈大笑,起到解压的作用。
到了晚上,虽然奶奶还是反复地醒,每一个钟就醒一次。但我发觉这次我内心很平静,只要一听到奶奶反复的叹息,我就起身,我想那些叹息的背后,是内心深处压着从未表达过的需求吧。是什么呢?我不清楚,但我能做的就是靠近,把手轻轻地放在奶奶身上,开始给她缓慢、轻柔的按捏。
这是我刚刚在李辛老师的《外治法—温柔的链接》上学的。还不懂得任何技法或穴位,只是尽可能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手的柔软度。
很神奇,每次只要我轻轻地揉,奶奶就不叹息了,而且能很快睡着。揉着揉着,等我自己也打起瞌睡时,我便悄悄回到躺椅上。
那一夜其实我睡得还不错,虽然每一个钟就醒一次。
之后,我想,也许一个人无论活到多老,内心深处依然渴望被温柔以待,渴望着获得婴儿般的照顾吧。
也许这就是最挑战照顾者的部分,没有谁能够完全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对方考虑,除非他自己心里装着满满的爱,就像一杯水,满得装不下了,才会开始往外流。但也许很多人的成长都是缺爱的,这一部分要补真的不容易。
但也并非不可能。我自己的经验是,照顾自己的至亲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从最初照顾自己的母亲,到照顾自己的孩子,到这次的照顾奶奶,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你想照顾好他人,必须先学会照顾好自己。比如你想要满足他人的需求之前,你必须清晰自己真实的需要,然后才能去寻找满足双方需要的方式。一味的压抑自己满足对方,这种方式是无法长久的,因为被压住的终会爆发。
而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又一定会引发很多冲突、矛盾、抱怨和指责,这样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我深切地体会到,当自己能带着一颗柔软而善意的心与他人相处时,你付出的照顾会滋养他人,也会滋养自己。
所以,照顾他人其实就是照顾自己。当我们希望别人与自己相处时能有美好的体验,那么我们必须和自己相处时也有那份美好。
要想让久病床前依然保有那份孝,保有那份对至亲的爱。不如把照顾当做一次机会,一次学习去照顾自己的机会。想想如果躺在床上的人是自己,我们会希望怎样,如此也许我们更知道该如何抉择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