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派定位第一人王博:唯物vs唯心,一部人类史诗级理念之争(01)

2017-10-01  本文已影响22人  东极定位王博

孙子云,上兵伐谋。

确实,最为高明的战略,一定是理念之争,从意识形态的根部,将竞争对手斩于马下。所有有形的战争,军事战争也好,商业战争也好,都呈现出这种规律。

在商业上,伟大的企业,都是由那些敢于与众不同的、敢于想常人所不敢想的企业家所创造。正如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所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马云、史玉柱、孙正义、马斯克等等,无不如此。

那么,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理念之争是哪一战?

从我个人所知道的战争史来看,这一战就是“唯物论唯心论之争”,它至少是最为壮观之一。这是一场规模极其庞大、对人类影响极其深远的战争。

对这场理念大战,毛主席曾经做过非常精彩的、简洁的描述,其著作就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很多人都看过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往往认为这两部著作基本就等于《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实不然,《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除了涵盖《矛盾论》、《实践论》的核心内容之外,还对唯物论唯心论之争做了精彩的描述、总结。

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最为精彩、最为值得我们现代商业人士借鉴与深思的。这部分内容,可以让我们从史诗级的理念之争中,体会到很多竞争的根本性规律与智慧,绝对是一篇值得精读百遍的著作。

下面,我将此部分内容提炼出来,分成四小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哲学中的两军对战

1、人类哲学史就是唯物唯心的斗争史

全部哲学史,都是唯心论和唯物论这两个互相对抗的哲学派别的斗争和发展的历史,一切哲学思潮和派别,都是这两个基本派别的变相。

2、所有哲学均决定于其阶级利益

各种哲学学说,都是隶属于一定社会阶级的人们所创造的。这些人们的意识,又是历史地被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决定。

所有的哲学学说,表现着一定社会阶级的需要,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阶段。

哲学的命运,看哲学满足社会阶级的需要之程度如何而定。

3、阶级矛盾是“两论”产生的根源

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社会根源,存在于阶级的矛盾的社会结构中。

最初唯心论之发生是原始野蛮人类迷妄无知的产物。此后生产力发展,促使科学知识也随之发展,唯心论理应衰退,唯物论理应起而代之。

然而从古至今,唯心论不但不曾衰退,反而发展起来,同唯物论竞长争高,互不相下,原因就在于社会有阶级的划分。一方面压迫阶级为着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发展与巩固其唯心论学说;一方面被压迫阶级同样为着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发展与巩固其唯物论学说。

唯心论和唯物论学说都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存在,在阶级没有消灭以前,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战是不会消灭的。

唯心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代表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起着反动的作用。唯物论则是革命阶级的宇宙观,他在阶级社会内,从对反动哲学的唯心论之不断的战斗中生长与发展起来。

由此,哲学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始终反映着反动阶级与革命阶级在利害上的斗争。

4、所有哲学理论均与政治利害密切联系

哲学中的某一倾向,不管哲学者自身意识到与否,结局总是被他们所属阶级的政治方向所左右的。哲学上的任何倾向,总是直接间接助长着他们所属阶级的根本的政治利害。在这个意义下,哲学中的一定倾向的贯彻,便是他们所属阶级的政策之特殊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的特征在于,要明确地理解一切社会意识(哲学也在内)的阶级性,公然声明它那无产阶级的性质,向有产阶级的唯心论哲学作坚决的斗争,并且把自己的特殊任务,从属于推翻资本主义组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任务之下。

在中国目前阶段上,哲学的任务,是从属于推翻帝国主义与半封建制度、彻底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并准备转变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去的一般任务之下,哲学的理论与政治的实践是应该密切联系着的。


作者:王博,毛派定位第一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