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一辈子只敢看一次,还不能让妈妈知道
Sir今天给你们讲一部超级恐怖的电影。
《鬼书》The Babadook
这是澳大利亚女导演詹妮弗•肯特在2014年自编自导的处女作。
烂番茄上获得98%的好评。
被Buffalo News称为“2014年最好的恐怖片之一”。
Io9说得更玄:这部恐怖片你一辈子只敢看一次。
电影讲述单亲妈妈艾米莉亚,和她七岁的儿子塞缪尔,在打开了一本名叫《巴巴杜先生》的绘本之后,开始遭遇各种可怕的事情。
绘本中,“巴巴杜先生”是一个带着高帽,披着斗篷的恶魔,他千方百计想要入侵别人家里。
自从看过绘本,家里连遭怪事。
儿子说,总是觉得衣柜和床底有人。
艾米莉亚和死去丈夫的合影,被画得面目全非。
一秒钟前看还是被虫蛀烂了的墙壁。
过会儿再看,毫无痕迹。
母亲开始觉察到是绘本出现了问题。
但无论如何撕烂,烧掉,瘆人的绘本依旧会完好无损地,重新出现在她家门口。
诡异事件越来越严重,“巴巴杜”也随之出现。
偶尔在母亲后视镜中,以影子亮相一两秒。
真正露出尊容的,片子里其实就只有一幕。
(关键场景Sir就不放图了)
不过可以告诉你们,其实也并不是很恐怖。身经百战的影迷一定会觉得“小儿科”。
你可能会问,“不恐怖”Sir干嘛还要介绍?
这部片妙的地方在于,导演压根就没打算用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吓唬观众。
她觉得,最可怕的并不是肉眼所见,从衣柜、床底、天花板蹦出来的鬼怪。
而是潜藏我们内心深处,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心魔。
所以,即使把上面说的一惊一乍的吓人方式都拿掉,《鬼书》还是一部成功的恐怖片。
真正吓人的,或者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它的故事。
一个单亲母亲无助、挣扎、矛盾的故事。
影片的监制Kristina Ceyton说:
相较于同样由澳大利亚制作的《电锯惊魂》和《狼溪》系列,《鬼书》最大特点就是,它呈现的不仅仅是暴力血腥那么简单……真正的恐怖深深植根在现实之中。
母亲艾米莉亚是养老院的护工,工作环境不能说压抑,但没有一丝生气 。
一个人要拉扯大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她经常要为一堆琐事烦恼,还患上失眠症。
她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收拾打扮自己,头发乱糟糟,脸上满是皱纹,看起来很憔悴。
除了要承担沉重的生活压力,艾米莉亚还必须跟孤独相伴。
每次看到正在亲热的情侣,她的眼神里满是寂寞和渴望。
聚会中听到女性朋友各自抱怨自己的丈夫,在她听来,都是赤裸裸的炫耀。
但最让艾米莉亚觉得痛苦和煎熬的,是她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塞缪尔。
塞缪尔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他经常做出危险动作,比如站上高高的双杠。
坐车也不安分,频繁发出高分贝的吼叫。
那一声声“妈妈!妈妈!!妈妈!!!”凄厉恐怖。
因为从小失去父亲,他喜欢制作带有极强攻击性的武器,因为可以“把怪物的头打碎”。
他把武器带到学校,导致校方打算把他隔离。
艾米莉亚当然无法接受,她决定让孩子休学。
不仅孩子在学校不受待见,艾米莉亚的朋友也不喜欢他。
这些难题堆到一个女人肩上,让艾米莉亚无法承受。
“巴巴杜”的出现,就是她崩溃的开始。
这个题材容易让人想到经典的《闪灵》。
英国《卫报》甚至还说:“比起《闪灵》,《鬼书》给人带来更强的心理冲击”。
因为《鬼书》对艾米莉亚的崩溃过程,描述得更加细致。
起初,她还是个正常、善良的人。
片中有一个细节,艾米莉亚在自己家里煮饭,一边抬头看见隔壁老太太在看电视,她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她只是一直逃避失去丈夫的现实。认为自己不需要接受帮助。
渐渐地,面对儿子的关心,她也开始打心底里抗拒。
儿子对她表现出依赖时。
她却觉得儿子在说胡话,还认为他有暴力倾向,让医生开镇定药。
甚至说出“我宁愿死的是儿子,不是丈夫”的疯狂话。
她的疑神疑鬼,在打开了《巴巴杜先生》之后,变本加厉。
产生幻觉,觉得一切都是巴巴杜在作怪。
在一则报道母亲杀死儿子的电视新闻里,看到案子里的“母亲”就是她自己。
随着丈夫的忌日来临,她的行为更加疯狂。
有多疯狂,Sir就不剧透了,你们自己看。
这一系列对艾米莉亚心理层层崩溃的细致描写,比《闪灵》中不时穿插各种血腥镜头,带来的黑暗和绝望感,更让观众毛骨悚然。
另外,片中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小细节。
比如女主角曾提到,她以前是写“kids’ stuff ”(儿童读物)的作家。
那么这本永远也扔不掉的《巴巴杜》,是不是其实就出自她手?
《鬼书》改编自导演詹妮弗•肯特2005年的短片《怪物》(Monster)。
短片的故事跟电影差不多,片中的单亲妈妈生活无法自理。
锅碗放着不洗,桌上的食物已经爬满虫子。
她把孩子的一个娃娃扔到储物柜里。
没想到那只娃娃变成了怪物。
导演说,之所以拍这部片,是因为身边有太多这样不愿直视自己内心的人。
有不少人就是因为习惯了逃避而让生活变得混乱不堪,这也是一切上瘾行为的起源。
人们酗酒、染上毒瘾,都是因为他们无法面对,一心想要逃避。
此外,看过《鬼书》的人,都会对片中那本创意十足的《巴巴杜》绘本印象深刻。
这本一打开,鬼怪就会自己“跳出来”的剪纸绘本,为烘托恐怖气氛出了不少力。
这本书是为了电影特地订做,由《小王子》中的定格动画师之一,Alex Juhasz手工制成。
Alex Juhasz设计的美剧《倒错人生》片头,也是这样的风格。
Alex说,他参考了1925年《歌剧魅影》中的“魅影”朗•钱尼、1922年《诺斯费拉图》中的吸血鬼马科斯•夏瑞克、和《阴儿房》里的恶魔形象。
设计出了巴巴杜。
《鬼书》的结尾是全片最受争议的部分。
有人说电影虎头蛇尾,结局把前面烘托出的惊悚气氛都破坏了。
但Sir觉得这个结局看似光明,其实很黑暗。
在那些逃避面对自己的人心里,“巴巴杜”永远不会消失。
就像它在书中说的话:
你无法摆脱我,我将寄生在你的皮囊之下,我将令你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