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让四十岁人生重新开始
自从来简书后,内心越来惶恐,看到大批90后的写手异军突起,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80后都发出“年过三十万事休”的无奈,那70后似乎要面临退休状态了!
写作,让四十岁人生重新开始出名要趁早啊,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快乐,张爱玲说这句话时,我不知道她是怎样想的,如果从张爱玲人生经历来看,她确实做到了,年纪轻轻的就成为民国最具争议的作家。转念一想,这句话又说的很对,年轻人的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记忆过人,有进取心和创造心,对人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确实具备了“出名要趁早”的先天条件。尤其是在简书以90后为主流人群里,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90后的占了主导,像简书交友,买买买购物指南,大学生活等专题,我只有阅读的份了,看完默默的点赞。
难道人过三十,甚至四十就不能动笔写了吗?古往今来,三十岁以后奋发有为的人比比皆是。司马迁42岁开始撰写《史记》,李时珍30多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笛福59岁开始写《鲁滨逊漂流记》,就连火爆电视剧《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到了知天命年龄才获得成功,事实证明,过了三十岁以后写出来的作品更能成为精品。
在百度上看到简书发出“找回文字的力量”这句话时,我毅然开启简书写作。虽然生活和工作一切趋于稳定,但过于安稳体制内工作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我既不想学身边同事沉迷于麻将牌桌,又不想学中年大妈家里长家里短的搬弄是非,我觉得是该给自己重新定位了。说起来对文字的热爱,应该追溯到小学时,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条件远不及90后的孩子,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即使是读书,也不像现在遍地都能找到阅读的条件,上个世纪的90年代是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匮乏的物资和大量的纸质版书籍成了我们这代人共同的回忆,一本好书相互借阅,看完后还手抄好词好句,而我的文学梦就是从那时候萌芽。再后来忙着工作,结婚,生子,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我再也找不到文学梦了,偶尔写出来的文字都变成牢骚满腹。
年过四十,记忆力不如二十岁的青年,但也有好的一面,人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理解能力更强,年过四十,咀嚼人情冷暖,感怀岁月无情,也就没什么顾虑和疑惑了。的确,人到中年,开始向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曾经的迷茫和患得患失,都已经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云淡风轻。进入简书写作后,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上帝关闭了一扇窗,却又打开了另一扇窗,在写作这扇窗里,我似乎找到人生乐趣,白天工作时,满脑子想着如何构思题材和提高写作能力,兴致浓时,我趁着不忙时敲击键盘,或断断续续,或一气呵成,临睡前,捧着书在床上阅读,读的忘了自我。也会为写不出一个字而感到苦恼,时常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朱熹在《观书有感》写到: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的是开始读书免不了要费很大力气,后来知识积累多了,底子厚实了,就不似从前那样费时费力了。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大脑总是停在构思和想象,从不写出来,也是白想,就好比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光读不写,人就会变成有脚的书柜。
四十岁开始写作,少了浮躁心和功利性,纯属兴趣爱好,我觉得这才是写作最好的状态,写出来的文字能上首页,庆幸之余倍感鼓舞和鞭策,文字上不了首页,也不失落和焦躁,毕竟写作的初衷是为了慰藉心灵,诚如周国平说的:人生需要觉醒,那些带有太强功利性的目的人,灵魂需要觉醒。
来简书写作5个多月了,不仅学会了分享和记录,还促进我加大阅读量,毕竟写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多年养成的随性习惯,看完的书籍从未独立思考,更别说写读书笔记,我现在按照简书大咖们的读书方法,遇到一本好书,逐字逐句阅读,认真思考作者写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再来看文笔,然后对比自己,哪些需要提高,哪些需要充电,让我把读书和写作融合在一起。
写作,让四十岁人生重新开始四十岁开始写作,固然晚了点,只要不自暴自弃,坚持勤学勤习,终会有耕耘后的收获。“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何况来日方长的五十岁六十岁呢?!人生任何时候不算晚,年龄只是数字,只要能坚持下去,写作,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只要肯开始,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