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

【编剧理论分享】NO.8《救猫咪 电影编剧宝典》第八节 斯奈德十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人  候场剧制

导言:本文将介绍《救猫咪 电影编剧宝典》p32~p33的内容,讲述斯奈德先生归纳总结的“伙伴之情”型,这个类型从字面意思上就比较容易理解,电影主要围绕两个主要人物来发展,严格意义上讲也可以称为“某某人”的故事,至于怎么界定,接下来会讲述。这种类型的例片如下《劳瑞与哈迪》《鲍勃霍普与平克劳斯贝》《虎豹小霸王》《神枪手与智多星》《反斗智多星》《48小时》《末路狂花》《海底总动员》《育婴奇谭》《帕特和麦克》《贴身情人》《绝配冤家》《雨人》《轰天炮》《外星人ET》,另外除了《救猫咪》书中提到的影片之外,还有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光头佬系列的《最佳拍档》,以及后来大火的《人在囧途》《泰囧》之类的影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一对照影片,进行研习,灵活掌握。

       “伙伴之情”型的故事模型,在电影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堂吉诃德》,但是在电影诞生后,这个模型得到了重新的重视。因为有时候故事片中很多地方需要内心独白或者旁白,为主角设计一个可以交流的伙伴,“伙伴电影”由此诞生。其实,观众对于这种类型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几个死党,死党之间共同经历一些事情,也是比较常见的,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引起联想和共鸣,具有普遍性。

          优秀的“伙伴电影”的诀窍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伪装的爱情故事,同样爱情故事也是伙伴电影,只是增加了潜在的性关系。

          这种类型片子的规律和模式:

1.一开始伙伴之间是相互厌恶反感对方的(只有这样才会产生矛盾,才能发展出来故事,和和气气的两个人,根本没有冲突和故事可言)。

2.但是他们的共同经历衬托出一个事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个整体中不完整的一半(这里我个人的理解是,连个人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的特长,谁也缺不了对方的特长);

3.在两人发现根本不能缺少对方的时候,这就带来了更大的冲突,两个人都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离开你还活不了了?谁离不开谁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两个人分道扬镳,其实心里都离不开对方。

4.当故事发展到高潮的时候,两个人还是会走到一起,共同解决困难。

        仔细分析一下《泰囧》,是不是这个模型?

        这里需要着重注意一下,“伙伴之情”故事模型中的动态人物关系。伙伴之一是故事的主角,承担了大部分的转变责任,即人物的成长(类似于《泰囧》中的徐峥饰演的徐朗);另一个人则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类似于《泰囧》中王宝强饰演的王宝),这个人物本身可能会有些微妙的转变,甚至干脆没有变化。这个起到催化剂作用的伙伴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然后离开,这是“伙伴电影”动态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切记。

        训练方法:搜索一大堆“伙伴之情”电影,针对性的拉片子,分析这个类型中的动态人物关系,至于怎么找到这个类型的影片,个人小经验是在豆瓣上先搜索这个类型中的一部影片,然后在下面“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的推荐中,慢慢顺藤摸瓜的寻找,你会挖到一个金矿。

附上本人微信二维码,以及公众号二维码,欢迎沟通交流,共同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