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公园记》发市文联杂志《铜都文艺》2023.3

2023-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建明

深冬季节,雪还是没有来,一场小雨潇洒过也有数天,推开大门天天能见到太阳早起暮落,心里暖暖的。

有天晚上,一个铜陵的文友突然问我,有没有去过滨江湿地公园?明知远隔千里,我的脸刹那间还是有点发烫。天井湖公园也没去过,滨江公园又在哪里呢?我在记忆里寻不到一点点有关的痕迹。回答的时候觉得文字也是憋得红红的:没有。

她便发来几张照片,说,图拍得不好,但风景真的极美。

铜陵是座小城,我在那里买房子、住居也有几年了,至今最熟悉的却只有铜都大道和沿新大道,还有就是自己住的小区,柏庄。

知道那两条道是因为它们向西都系在长江大桥上。我时常从那里飞驶穿桥过江,桥北沿江堤向上有个叫程家墩的村子,在被桦树包裹的村庄里有我的家,有我的思念,有我放不下的牵挂。

对小城,我好像就是住在旅馆里的一个过客,早出晚归,匆匆忙忙,眼眸来不及朝路的两边扫视一下。

心里忽然就觉得对不住这座城市。

记得有几次到淮河大道那边吃饭,都靠导航去的。十来分钟的车程,还是从长江路绕过去的,车子停在路南,人却穿过四车道的公路,跑了几百米才到了路北的农家乐。如果没有导航,我还找得到吗?

铜陵是依江而建的城市,滨江湿地公园当然滨临长江了。我想,从拥挤,喧哗的城市里进来可以静目;从繁忙,嫉妒的人群中进来可以静心;从方方正正的禁锢里挣扎进来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倘若在盛夏的黄昏,去滨江公园走走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这是冬天,北风从江面上过来虽不刺骨,却也不是用凉意可以描述的了。当然,这是我心里的顾虑。

十四号我从上海回铜陵,从G50绕到铜陵北站,在那里寻到道口下高速,沿国道,听着导航的旨意,急匆匆地赴一场不为人知的约会。

如果不是文友说这是湿地公园,打死我也想象不到。公园有几道门,都摆放着几个大理石圆球,人能进进车却不能,我为了找这个能进去的大门竟一直开过了长江西路,再往前好像是码头,想想不对劲又掉转车头。

我将车停在山脚下的一个小停车场里。

山,不高却绵长。从反光镜里匆匆忙忙瞄了一下,山上植被丰满,翠绿依旧占着主色调,看不到季节留下的疤痕。

穿过滨江大道就是公园的正门,有门却没有一个门楼,门牌,也没有围墙,甚至我压根就没看到“滨江湿地公园”这几个字。站在门口迎接我的不仅仅有暖暖的阳光,也有略带寒意的江风,一抬头,就见到不远处的长江,对面洲上的大堤,柳树,树荫下的红砖黛瓦。滨江湿地公园就挨着江水,也贴着滨江大道扭曲着,伴随着,像个热恋中的情人。

进了圆石摆设的“大门”,我发觉不知道往哪边走了,两边都是一样的路,路连着路,弯弯曲曲的,也有用方石块铺就的、鹅卵石镶嵌的、黑色红色路面的,形态各异。满目都是风景,一溜红色的枫树,一溜青色的杜鹃,一滩枯萎的草坪;还有认识的香樟,柳树,皮肤暗红色,像桃树却又没有桃树皮一圈一圈的光环的樱花树。

顺着直路,向下,是一条木栈道,通向一个“大方格”,也铺着木板,伸到江心一般。几个年轻人像是练拳,踩得木板“空空”作响。贴着围栏朝下望去,十几米深的空间,江水的色调是青灰色的。

江水静静地流,轮船也静静地或上或下,我的思绪静静地滑过江面,湿漉漉的。

未到黄昏的时候,整个太阳就悬在江面上,浩瀚的江水有了暖意,有了粼粼光泽,像匹巨大的锦缎向我们铺展过来,如唐朝诗人写的那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的彼岸似乎有些雾岚缥缈,树木若隐若现,用淡墨轻描淡写般。

这情景,像极了书上描述的曾经老桐城八景之一的“荻埠归帆”:老洲头往日洲头突出大江,后因洲土随江水流失形成半岛,沿岸芦苇密集,挡风避雨,天然屏障,为来往归舟良港。每当晚霞灿烂,由对江南岸大通溯江而上,梅便顺江而下的归帆,先后接踵,近如锦帆片片,远似素影翩翩,目不暇接,蔚为壮观。

因此得名,也名不虚传。

现在古景消失,连古镇也消失了。荻埠变成了老洲,由安庆变成为铜陵,不知道辉煌还能不能再现。

除了江水,眼熟的应该还有几株柳树,老人们叫杨树,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老品种。枝枝杈杈依旧向上,如倔犟老农般铮铮铁骨,冬天了也不肯低头,俨然不像公园里的垂柳,夏天如旧时青楼女子,无风也撩人,冬日里便像发如枯草,衣着褴褛的叫花子。

这样的柳树已在我心里扎了根,儿时这个季节,每天早上要做的事就是挑担大竹篮,去江边的柳树林里耙树叶,捡头天晚上被寒风吹掉下来的枯枝,这些都是锅屋里的柴禾,也是庄稼的肥料(烧火粪用)。我还记得这些往事,还记得夏天时,背着大人,和一帮差不多大的孩子在江水中游泳消暑,露出的头像一个个飘浮的葫芦。这画面像昨天一样清晰,而我却再也回不到昨天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滨江公园,我看到一小丛的芦苇,没看到浩浩汤汤的芦苇丛,它们自古以来就一直伴随着江水耳鬓厮磨,前呼后拥,密集的芦苇根护卫着江岸的泥土,是衣着斑斓的水鸟的天堂。

沿着江边红色的跑道,我看到几个废弃的码头,静静地爬在江边,这些都见证过一段辉煌的岁月。

《滨江公园记》发市文联杂志《铜都文艺》2023.3

天色渐暗,冷风劲吹,还是有跑步的,竞走的,我将眼光和飘荡的心收回。

归来的途中,见江边一栋建筑,如空中楼阁,建筑物前一丛竹子,几根石笋,浓浓淡淡中似乎透有墨香味,抬头果然见“书香铜都”四个大字。好奇心再次拽住我的双腿,踏步而入。

这是一个供人免费阅读的图书馆,里面和外面的距离只是一块薄薄透明的玻璃,站在窗前,能看到江边嬉逐沙滩的浪花,还有渐渐暗下去天空。室内灯火阑珊,人很多,静谧得很;高高的书橱下,一张张桌子上摊开的书,正吸引着一双双求知的双眸和饥渴的心灵。

这也许是滨江湿地公园里最美的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