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十五日 - 启问通道书 - 艳戈
今日进入《启问通道书》六篇短文的学习。
道通,指周道通,名衡,号静庵,江苏宜兴人,曾从学于王守仁。
道通被先生称赞为笃实好学,道通告诉先生学习时,经常有困惑和遗忘,尤喜欢和朋友一起切磋,但离群索居时,希望找得更好的学习方法。
先生的回答非常中肯:
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
自家痛痒,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
随着学习深入,越发觉得“立志”的重要,人但凡想做成点事,首先必须要立志!有了真切坚定的志向,才能去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抵御各种诱惑和私念,才能有所成就。
这次《传习录》的学习,因是初学,难度之大超乎预料,每晚啃古文、思量写心得的时间,经常要3-4小时,甚至还经常牺牲掉最爱的晨跑。
不过我一直觉得,这是上天恩赐的一段宝贵时光,让我在这一个月都时间里学习、积淀、思考,从而蜕变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心里立志,拼一个月,一定坚持不懈!
如何找到最佳学习方法呢,自家痒痛须得自家搔摩得,自己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先生这话即是答了道通,也是答了我自己,还是需要自己去实践,找到更好的调整方法。
读《传习录》十五日 - 启问通道书 - 艳戈道通有一问,非常有代表性,“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
我们往往很尽心去处理一件事,但结果往往事非所愿,甚至会懊恼处理不得当,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答日: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先生的这种说法,以前从未想到过,颠覆了自己以前的观念,但也非常理解认同。
以前,自己在处理大部分事时,总是按照利益标准,去衡量哪种做法最有利自己,而非顺应本心天理去做。
为何又能理解先生之语呢,最近半年恰巧发生了很多事,如果顾忌利益去处理,或是遵从天理本心处理,完全两个结果,最后值得欣慰的是,和老公商量多次后,我们遵从了良知去做,虽然得罪了人,但我们心坦荡无挂碍。
读《传习录》十五日 - 启问通道书 - 艳戈最后,以先生这段话,结束今日学习:
各自且论自己是非,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在自己没有了解实践的情况下,去喋喋不休评论诋毁别人是非,这其实是在诋毁自己!少说多做,擦去心尘,方能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