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闲扯|红楼育儿账:大观园里养个孩子,抵得多少现代补贴?
文/南城以南honh
“育儿补贴”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各地政策陆续出台。然而若将这补贴放在《红楼梦》中贾府,究竟能解几分育儿之困?我们不妨拨动算盘,以宝玉为例,算一算这簪缨世家养一个孩子所需几何。
一、日常嚼用:月钱为基,层层叠加
大观园中的少爷小姐,月钱是明面上的基础供给。宝玉作为嫡子,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是贾府定制。但这仅仅是零用,日常饮食衣物另有公中供给,如书中多次提到“老太太的饭”、“太太的饭”送至各处,皆是府库开销。
若将宝玉日常饮食、四季衣物、所用器皿等折算,每月至少需额外添上数两银子。以袭人月钱一两、晴雯等大丫头月钱一吊为参照,宝玉贴身服侍的丫鬟仆妇月钱合计也需数两银子。单是日常嚼用与人力开销,宝玉每月花费便远超十两白银。
二、教育投入:名师束脩,笔墨纸砚
贾府重教育,宝玉开蒙有贾代儒,后更有贾政延请塾师。古人尊师,束脩丰厚。如秦钟之父秦业为儿子凑二十四两银子贽见礼(第八回),贾府为宝玉所聘塾师,束脩只会更高,年节另有敬奉。
再加上文房四宝、书籍典籍消耗。宝玉房中笔墨纸砚皆非凡品,更有诸多闲书杂记。教育一项,年费数十两不足为奇。
三、医药保健:参茸常备,名医诊金
宝玉娇贵,头疼脑热是常事。第二十回写其着了风凉,便有太医来诊脉开方。第五十一回晴雯伤风,宝玉直接命麝月取“汪恰洋烟”这等珍贵鼻烟通窍。更别提贾母、王夫人处常备的人参、肉桂等名贵药材,宝玉若有需要,随时取用。
如王夫人为凤姐配药,需“上等人参二两”(第七十七回),其价已非普通人家可承受。医药一项,看似无形,耗费却如流水。
四、人情世故:节庆赏赐,打点门面
作为贾府凤凰,宝玉需参与诸多社交场合。年节赏赐下人,如除夕夜贾母散压岁钱(第五十三回);与姐妹互赠礼物;乃至结交秦钟、蒋玉菡等人,都需要银钱打点。如初见秦钟,宝玉随手赠“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第八回),价值不菲。
五、换算与对比:银子沉甸,补贴几何?
以书中重要参照物衡量:刘姥姥叹“二十两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第六回)。清代中后期,一两银子购买力约合今日1500元人民币。则宝玉每月基础开销十两银子,便值今日一万五千元,一年基础花费近二十万元。 若加上教育、医药、人情等非常规开销,年费数十万乃至百万亦非天方夜谭。
如今各地育儿补贴,或每月数百元,或一次性数千元,虽是国家关怀,然面对现代育儿成本——奶粉、早教、医疗、学区房,恰似杯水车薪。再看大观园中奢华养育,更显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古训。
结语:补贴之外,更需共担
育儿成本,古今皆如山。贾府倾巨资养出宝玉,最终大厦倾颓,繁华成空;今日父母肩扛重担,幸有国家补贴缓其急。
然补贴终是涓涓细流,难解根本之渴。若社会各方更能协力托举,减轻家庭生育负担,让年轻父母们不必如王夫人抄经般为养儿焦心,不必如贾府般奢靡却仍感力竭——那才是真正构建起一座属于新时代的、坚实温暖的大观园。
补贴政策是起点而非终点。当我们放下焦虑,让育儿回归其本真——以爱滋养,以责任培育,方能使每一株幼苗都能在春风里舒展枝叶,无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还是寻常巷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