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80年代的故事,青春肆意挥洒,理想永远不死

2018-04-25  本文已影响2人  爱彼此管家

80年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第一句话。

跟着爱彼此管家来看看以下5本书,你一定也会认同!

01《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张立宪

一个时代的历史,对于以后的人来说,可能只是陌生的文字;

但对于身处其中的那一代人来说,那就是活生生的故事!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就写了一本“个人的历史”,要大声地为八十年代歌唱!

虽然书里的内容也都是校园、打架、电脑、游戏这些日常片段,但可以让人读到一种年轻气盛的生命力!

02《八十年代访谈录》  查建英 主编

纯真的八十年代还涌现过一大批引领社会潮流的风云人物,有作家、诗人、画家、哲学家,还有歌手、导演……

这本书就对话了其中的一些代表,比如北岛、阿城、陈丹青、陈平原、崔健、田壮壮……

他们大都是年少成名,却难得地保持着率真和客观,并没有沉浸在出名的喜悦中。

而是持续不断地思考着,思考这个社会应该有的面貌,发展的方向。

字里行间,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一代读书人的精神追求。

哪怕物质再匮乏,八十年代的人们,内心依旧充满了理想与激情,而这就是那段光辉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03《上学记》  何兆武 口述

这本书写的不仅是历史大师何兆武自己的求学经历,你还能从中窥见整个民国学界的风采。

尤其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大,汇集了当时中国一大半的青年才俊。

他们充满着理想和朝气,即使是在流亡途中,也可以毫无顾忌地高谈论阔,激烈辩论。

胡适、闻一多、冯友兰、钱钟书、沈从文这些如雷贯耳的大教授们,也可以完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观点讲课,甚至互相质疑!

还会有杨振宁这样的理科天才,敢于在聊天中直言爱因斯坦最新发表的文章毫无创新。

那么多有趣而丰富的灵魂聚到了一起,让这些陈年往事读起来真的有趣极了!

04《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盖伊·特立斯

这本书记录的是20世纪的纽约,一座巨大的、冷酷的、由钢筋水泥组成的世界级大城市。

“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去,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

这更是一部关于纽约人的历史,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中的人,都有一身故事。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开电梯的侍应、修大桥的工人、地铁售票员、以及褪去了名人光环的名流精英。

小人物也在努力追求幸福,名人们也同样有隐秘的孤独,每个人都有着真实的温度。

而这些真实的人,就成了这座灰白色的城市中,五彩斑斓的点缀。

纽约作为一个城市,也彻底地活了过来,仿佛一个巨人一样,有着沉稳的呼吸,和流动的思想。

05《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

1978到2008年这三十年,绝对是足以令所有中国人心血激荡的三十年!

不仅是因为“改革开放”、“飞速发展”这些课本里的名词。而是因为这30年,我们能真真切切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本书记录的就是中国的企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

书里既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却不幸陨落的企业;更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腾讯、百度、淘宝等公司,它们至今还在不断革新我们的生活。

书里并不只有冰冷的数字和商战,更是无数满怀梦想的普通人,一生拼搏的缩影。

人生这条路可能会转弯,但从不会停止向前。理想不死,终会开花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