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系列之—损失厌恶,贪婪有度,拒绝赌徒

2022-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琳煊记

人性的弱点,是人人都有的,注意这并不是缺点,不是什么不好的事,而是弱点,或者叫做人的特点,我们需要认它的存在,正视这些特点,然后去学着克服它们,修炼身心。

我们来看一个弱点,与我们的投资决策关联很强,它叫做损失厌恶。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美国著名的经济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抛硬币的实验。就是找一组人玩抛硬币,如果抛到正面,你就能得到150美元,如果抛到背面,你就输掉100美元。可以一直玩下去,直到你自己喊停。

你心里稍微算算就知道,这个游戏如果你一直玩儿下去,你肯定是稳赚不赔的,因为输赢概率一样,而赢的收益大于输的损失。

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大多数人玩了几次就拒绝继续玩下去,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损失100美元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50美元的快乐。

那教授又继续改变实验条件,最终得到一个结果: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痛苦,能够被多大的收益弥补呢?答案是,200美元。也就是说,失去100块钱的痛苦,并不能用得到100块钱的快乐来打平,而是需要2倍的快乐才能打平。

还有一个实验跟这个类似。如果我给你100块钱,你应该会很乐意接受。但是如果我给你200块钱,然后我又拿回来100,是不是就很别扭?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在耍我。

我们看到结果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你得到100块钱,但是第二种情况下,因为得而复失,你会感觉损失了100,这严重拉低了前面你获得100块钱的快乐。

从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损失厌恶指的是,当我们面对同样的收益或者损失时,损失更令人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面效果,大约等于收益带来的正面效果的2-3倍。

沉没成本与投资

这种对损失的厌恶感,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我们平时在网上买东西,一件类似的商品, A 的价格90元,邮费10元;而 B 的价格是100元,免邮费。在商品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商品 B ,甚至我把商品 A 的邮费降低到8块钱,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商品B 。

经济学总是会假设市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很少有理性的消费者。你网购过肯定深有同感,买东西要是不包邮,那心里总觉得有点不痛快,其实你也知道,那包邮的总价格肯定是把邮费算进去的,但是还是会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邮费”引发了你的损失厌恶,你觉得你付了2次钱,感觉亏大了。

还有就是现在很火的淘宝直播间,抖音直播间,一进去就会让你觉得,送这么多东西,给这么大优惠,今天不买点啥真的太亏了,让我放弃这么难得的优惠力度和赠品,实在是太痛苦了。

但说回来,其实在消费中,商家利用损失厌恶的心理去做营销,对我们的投资和财富积累影响并不大,真正关键的是,损失厌恶会引发沉没成本,而沉没成本会让你面对止损的时候,极其的痛苦。

先说沉没成本,最好的例子就是等公交。以前我们等公交的时候,车什么时候来我们很难估算,但这个时候,你一旦决定要等这辆车,你就很难再换其他的交通方式了,等的时间越长,你就越得等下去,等的时间越长,你就越觉得车应该快来了吧。这时候你很难离开,要不然你刚才在这儿等的时间,不就浪费了吗。于是你会继续等下去,直到超过了你心里的极限,你才不得不离开。

所以,沉没成本说的是,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受到之前所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等因素的干扰,对于之前已经付出过的事情,会更难割舍,甚至自我合理化,说服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理性来看,过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我们现在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应该只取决于当下的条件对未来的影响。但实际生活中,因为不想让已经付出的成本打水漂,而成为真正的“损失”,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忽略,继而付出更多。

我们拿股票举例,比如你手里有两只股票,一只涨了100块,另一只跌了100块。现在你因为有急事需要用钱,必须卖掉一只,那么你会卖掉哪一只?

这个问题是有研究学者做过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会卖掉上涨的股票,而留下跌了的。他们的逻辑是,股票上涨了那是收益,不赚白不赚,一定要落袋为安,但是他们却没有考虑涨了的股票,还会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而股票下跌是损失,大多数人是厌恶损失的,总希望它能涨回来避免这个损失,如果卖掉的话,损失不就永远不可挽回了吗。

而事实上,我们站在价值投资的角度上看,以目前给到的信息,很难说应该卖哪个,毕竟价值不是由一时的涨跌决定的。而且,我们一谈到及时止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想到股市中的止损线,要在投资前设定好止损线,到了线就无脑卖出,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把线画在哪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而说回到损失厌恶。除了沉没成本以外,损失厌恶还会带来另一个心理影响,就是赌徒心态。

刚刚我们说了,我们面对收益的时候,会选择保守,落袋为安,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损失。但我们面对损失的时候,却会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去拿回我们的损失,我们可能会拼尽全力的冒险,去抵消那种失去的感觉。

这里最好的例子就是赌博。一个赌徒,在最开始往往都是凭运气赢了点小钱,刚开始赢的一次两次,他可能会想着落袋为安,见好就收,但一方面多巴胺就会驱使你反复的去赌,去赢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一旦你开始输了,你就很难再下牌桌了。因为输的人总会觉得,只要不下桌,就还能翻盘,从而忽略概率,忽略风险,越赌越大,越陷越深。为了不让前面的付出成为真正的损失,只能冒着更大的风险,寄希望于一把赢回来。

我们在投资和财富积累的路上,这种考验非常的多。当你已经有了沉没成本,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时候,理性判断后的及时止损,要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而真正的富人,他们在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中,经常要面对损失和负债带来的压力,这个时候,能保持独立和理性,能克服损失厌恶的弱点,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能力。

那我们如何避免损失厌恶呢?

首先,还是觉知,要先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当你面对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你要能察觉到,人就是有损失厌恶的弱点的,此刻你就是处在一个恐慌的情绪中的。只要你能觉察到情绪,接下来就能冷静的判断情况,做出理性的决策。

其次,还有一个点,我们是可以利用损失厌恶的本性,帮我们做好储蓄和理财的。

我们都知道在游戏中,经常能看到升级的制度,比如进度条会代表你当前的升级进展,你离下个等级还有多远,都会给你量化出来,显示的很清楚,这个就是利用了损失厌恶的本性,玩家会觉得“差那么一点就成功了”而玩下去。

10个账户理财法,就可以通过表格来量化你的进度,在此基础上,你也可以模仿游戏的设计,给自己的储蓄计划,理财收益,还有你最终的财富目标画几个进度条。每天看看你已经做到了哪些,离下个目标还有多远,多久之后能达到财务稳定的水平等等。想乱花钱,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看看你的进度条和已经做到的成果,你也会因为厌恶损失而继续坚持的。

PS:以上来自肇中老师课程内容的贡献,感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