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气与习俗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万物惊蛰,一齐生长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30人  铅笔芒种
感谢网友提供图片

今日惊蛰。

小时候不认识“蛰”字,也没有查字典的习惯,又爱翻日历,碰到“蛰”,总要愣一下。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命名挺特别,它的名字里居然充满动感。蛰的意思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惊蛰,望名解义,应当与惊动了冬藏的动物有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大地回春,万物有感。到了这个节气,土里洞里的眠虫要出来了。

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所对应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黄鹂鸟在林间翻飞,“嘤其鸣,求其友”,打算经营一段生命的新旅程。至于“鹰化为鸠”,《章龟经》解释说:鹰在“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这段解释的想象力可与庄子媲美,鹰当然不能化为鸠,只是在春天里,猛禽也要退后,这是布谷鸟的世界。春光延展,春花烂漫,杏花与蔷薇跟着桃花的脚步,次第盛开。

在惊蛰三候和花信风中,春天时而款款时而张扬地摇曳着它蓬勃鲜丽柔嫩的美。

春天的美,用来欣赏,更用来珍惜。节气到了惊蛰,天气转暖,侍弄土地的劳动者,抓紧农时,开始经营一年的生计。

不是直接在土地上劳作的人,辛苦也当开始呢。古人有惊蛰吃梨的旧俗,惊蛰吃梨,不忘荣祖。梨,谐“离”音,先人以梨晓喻后辈,离土离家离乡,都不要紧,在播种希望的春天里当立志奋发,不可轻慢光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在春天,人与万物一起生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