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诱奸”
人在思考一个事件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有一个归责的倾向。对于林奕含,是如此,林奕含本人,也是如此。
一个13岁的女孩,和一个成年男子进行了性行为。
这个事件有好几个元素:1、一个未成年的女孩;2、一个成年男子;3、男子要女孩与他进行性行为;4、女孩被动与男子进行性行为。
不管是在理想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当谈及这个事件的时候,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既然错误,那么必定有其中一个元素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就是下意识的归责。
现实生活中,房思琪身边的人认为,1和2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出在3和4。
就像房思琪父母说的那样,“那个女孩太骚了。”
她的父母会下意识把这么一个有着“被动”字眼的元素,扭曲成理所当然的“主动”,“被诱惑”成了“主动诱惑”。
他们知道3是不对的,但是男子花心很正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的,但是女子就不一样了,太不自爱了。这就是她父母的思维。把问题都归到了元素4。
但是理想中,问题其实出在了1和3。
1中,女孩是未成年的,加上没有进行完整的性行为教育,她对性这事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当事情发生时,元素4并不是一个可选择项,而是成了必然出现的情况。弱势加无知,就只能被动。
3中,男子明知道对方是不理解性行为的,却依旧要女孩和他进行性行为。这是出于一种性欲,是出于一种扭曲的征服欲,更是出于一种极度自私的的人格。他处于一种无论是身份、地位、力量、舆论都在女孩之上的境况,所以他才能无所畏惧。
但是为什么现实没有把责任归到1和3呢?
因为无知。
人们喜欢遵从习惯,依赖经验,很少会主动寻求改变,除非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社会上的老油条最爱挂在嘴上的一套。所以他们从来没有主动追求过事情的真相,进一步作出应当作出的判断。
这种旁观者式的麻木被他们认为是无害的。
但其实这是一种病。
不病发则已,一病发就直接没命。
林奕含很清楚这四个元素,很清楚现实和理想的结论。就是因为清楚,她才发现她最终竟然无法归责于事情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她憋屈着,所有的错误堆在她的身上出不去。
所以最终,她把错误都怪罪于自己。
那是一种羞耻,难以启齿。
因为说不出口,所以别人觉得不可理喻,不可理解。
这是一个怪圈,自己无限循环,没有任何突破口可以阻断这种无限期的精神折磨,所以即使看再多的医生都无药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