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到55岁这十年,有上等命的人,都见过这些“世面”
一个人,见过多少世面,那他就会拥有多通透的人生。
世面,跟一个人的阅历、心境,基本是成正相关的。见世面越多,阅历越丰富,心境越沉稳。见世面越少,阅历越浅薄,心境越躁动。
年轻人,没见过什么世面,轻易为了一点小事而要死要活。比如说恋爱失败了,就容易心生绝望,跳楼轻生。
当然了,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痛苦,才让一个人得以成长。基本上,当一个人过了四十岁,该经历的,都已经经历过了,那他们自然心如止水,不被外物所干扰了。
命好与否,跟当事人拥有多少钱无关,只跟当事人所见的世面有关。见过世面的人,命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45岁到55岁这十年,有上等命的人,都见过这些世面。
1、成败得失——小事人胜天,大事天胜人。
有一位国学大师说过,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晚年),就会感觉到,小事由人决定,大事由天决定,成败得失皆源于此。
小事如何,今天吃什么,什么时候下班,是否去逛街,看什么样的视频......这一切都由我们自己决定。
大事如何,能不能赚到大钱,是否创业成功,会不会出现行情的波动,是否有天灾人祸出现......这一切都由老天决定。
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小事方面尽心尽责,而在大事方面顺其自然。比如说,与时俱进,就是在大事方面顺其自然。
人到中年,对于成败得失,保持一个态度就好,能得到的,都属于自己的。而无法得到的,都是跟我们无缘的。
既然如此,持一颗宠辱不惊的淡然之心,坐看天外云卷云舒。
2、生老病死——人寿几何,皆是自然规律。
只要是人,就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只要科技发展了,就能够长命百岁了。以至于,科技越发展,现代人越怕死,基本一谈到“生老病死”就会浑身犯哆嗦。
真的有必要害怕“生老病死”吗?没必要。害怕了,不见得就能改变什么,还会徒增烦恼。不害怕,反而还能活得平静、心安。
每一代的人类,都是从“生老病死”中来到人间,也从“生老病死”中离开人间。老一代离开了,新一代诞生了,如此生生不息,趋向于无穷无尽。
人,能活多少岁,不是科技能够改变的。要知道,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车祸、病毒、天灾、人祸、冲突、战争,什么时候会到来。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人生当中,把握当下,做好当下的本分,对得起每一个年龄段的自己。至于人寿几何,不妨顺其自然。
3、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尘世间兴衰存亡。
曹雪芹在《后楼梦》中写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意思是,大家都争着上台演出,展现自己,你落幕了,就该我上场了。我落幕了,就该他上场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皆是如此。
秦始皇嬴政死后,就该汉高祖刘邦上场了;王莽死后,就该汉光武帝刘秀上场;曹操、刘备、孙权死后,就该司马家族上场了。永无止境。
你我身为尘世间的过客,就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程中生活着。一切,都是枯荣、兴衰、生死、存亡的问题。
得知这一个真相,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更加清醒地活着。深知,人世间就是一个舞台,总有人上场,也总有人成为过客。
这世界的荒诞与魔幻,比任何一本小说或电影都来得有意思,好奇心驱使我继续活下去,即便看不到结尾。这就是过客的人生真正的意义。
4、爱恨情仇——世人纷扰,像是无根浮萍。
人世间,既有爱意,也有怨恨,既有感情,也有仇视。每个人,都在“爱恨情仇”的围绕中,过活着这一生。
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父母、亲人、伴侣、孩子、同学、老师、同事、领导、君子、小人等等。他们,都会让我们的人生,产生爱恨情仇。
我们会爱某些人,也会恨某些人,既有欣喜的一面,也有暴怒的一面,这都是不可避免的。用佛家的观点来说,就是“贪嗔痴”。
贪婪的人性,驱使人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美好;暴怒的人性,驱使人们会为了某些不如意的事儿而生气;不明事理的人性,驱使人们活得迷茫、不知所措。
你我,就在“贪嗔痴”的大海中,像一叶小舟一般,一直遨游着。能不能登临彼岸,就要看我们的智慧了。
人到中年,看淡爱恨情仇,放下贪嗔痴,还自己清静的往后余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