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认知心理学(2)
【一句话推荐】
斯滕伯格经典之作,重塑你的认知思维
壹心理|认知心理学(2)【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一对夫妻。丈夫斯腾伯格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耶鲁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IBM教授。他在心理学生涯中,曾先后提出过许多著名的理论,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三元爱情理论等。这些创造性的理论让他获奖无数,拥有11项名誉博士头衔,在国际学术界上享有盛名。妻子卡琳·斯腾伯格则是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兼职助理教授。2008年,她与丈夫斯腾伯格一起创立了斯腾伯格咨询公司。这个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将他们关于关于智力、智慧、创造力和领导力等方面的理论付诸于实践。
【音频简介】
《认知心理学》这本书不仅是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多年的心血结晶,同时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认知心理学教材,它吸收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养分,诸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等,并将它融入到了心理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理论和案例运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探索认知世界的窗户。
【你将听到】
1. 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什么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习惯化和自动化是如何产生的?
2. 记忆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的记忆会消退,如何提升我们的记忆?
3.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进行推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重要决策?
【本书金句】
1. 我们比较容易记住记住自己注意过的信息,而不易记住遭到忽视的信息。
2. 习惯化不仅仅是人类的能力,连海兔这样简单的软体动物也有这种能力。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短时记忆,然而,当我们讨论记忆时,指的通常是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中,我们需要保存的是长期乃至永远伴随自己的记忆。
4. 强化记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记忆者自行产生对后续提取有意义的线索。
5. 启发式是一种可以减轻决策时认知负荷的心理捷径。
【推荐阅读】
书名: 认知心理学[第6版]
作者:[美]罗伯特·斯腾伯格、[美]卡琳·斯腾伯格
译者:郝志芳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大家好,这一期音频将为讲述的是《认知心理学》的第二部分。
在前面,我们讨论了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注意力,并从注意力的概念、功能以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注意力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希望能帮助你获得新的认知。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认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话题:记忆。
提起记忆,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今天是几月几号?5加5等于多少?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些问题相信你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其实就是记忆带给我们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将活得浑浑噩噩,就更不要谈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了。
记忆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到底是如何形成记忆的呢?这背后有着一套很复杂的流程,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要探讨的话题。接下来,我将从记忆的形成、记忆的遗忘以及记忆的提升这三个过程进行阐述,和你一起深入了解人类的记忆。
2
首先,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记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想要了解记忆是怎么形成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先知道记忆是怎么一回事。那到底什么是记忆呢?在书中,作者给记忆下了这么一个定义:记忆是我们保留和提取过去的经验,并在当下运用这些信息的过程。换句话说,记忆就是大脑对于过去的事情的主观印象。为什么说它是主观印象而不是客观印象呢?这是因为,记忆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们个人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历、喜好、心情等等,它并不是像拍照或是录音一样,是完完全全的复制,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的色彩。这些主观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哪些信息会被我们记住,哪些信息会被我们忘记,当我们想起这些记忆时,它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说,两个人同时去电影院看同一部电影,当他们之后回想起这部电影时,两个人有可能记住的画面和情都是不一样的,感受也可能大相径庭。这就是记忆的主观成分在作祟。
了解了什么是记忆后,我们接着来看看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运行机制和保存时间,我们可以将记忆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感受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受记忆也叫瞬间记忆,顾名思义,就是信息存储时间极为短暂,通常保持在0.25秒至2秒之间,然后很快就消失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重要,所以我们会本能地“抛弃”它们。比如说,坐车的时候,我们有时会望着窗外发呆,窗外的景色会飞速地在脑海里中闪过,然后转眼间就会消失。这就是感觉记忆。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感觉记忆,但是如果这些信息保存足够长时间,就能转化为短时记忆,进入到我们的意识中。一般来说,短时记忆在我们大脑里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保持时间为几秒钟或一两分钟。短时记忆在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记电话号码,当别人告诉我们一个号码时,我们可以飞速地记下,并凭借记忆去拨号,但很有可能在你打完电话后,就把这个号码给忘光了。
除了时间短,容易忘记之外,短时记忆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容量有限。一般来说,我们的记忆主要是以数量为单位,数量越多我们就越不容易记住,而短时记忆容量大约是5到9个单位。这怎么理解呢?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中有5到9个小抽屉,每个小抽屉都可以存放一个文件。在短时间内,这些文件会呆在这里,有一些抽屉会被清空,有一些抽屉里的文件会被转送到长时记忆的档案库里,但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我们最多只能有5到9个小抽屉的存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短时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将记忆保存更长时间,我们则需要依赖长时记忆。通过复述,也就是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能帮助我们延长短时记忆,并向长记忆转移。那长时记忆又能保持多长时间呢?就目前来看,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并没有限制,它保持的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有一些长期记忆更是有可能长期或永久保存的。不仅如此,长时记忆的保存的容量也是无限的,至少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是如此。它保持着我们想要记住的一切,比如看过的电影,去过的地方,美好的感受等等。
好了,了解完记忆的三种类型,我们对于记忆的认识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说到底,所谓的记忆其实就是一个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发展过程。
那到底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呢?它需要经过哪些阶段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记忆形成的三个阶段:编码、存储、提取。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记忆系统就好比是一台“大脑计算机”,想要将我们的信息存入记忆系统,我们首先就要将信息有序地输入电脑。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编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这个动作有点像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贴标签”,将不同的信息分好类,贴好标签,然后保存到电脑的不同的文件里,这样,我们要需要的时候,就能很容易地搜索到。如果贴的标签越多,越丰富,那么之后我们越容易通过这些标签将记忆提取出来。
了解了记忆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存储阶段。存储指的是将经过编码的信息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好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寄放东西一样,将这些需要的信息暂时的寄放在某个位置,等到需要的时候我们再提取。
提取就是记忆的第三个阶段。提取指的是我们取出或使用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在前面我们的内容中,我们提到了记忆是大脑对于过去的事情的主观印象,这主要就是体现在提取这个阶段。我们经常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在提取记忆时,都会对这些记忆重新赋予一定的情感和意义,所以提取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信息,而是一种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初恋,会感到对方在回忆中显得比真实更美丽,那段感情也更美好了,这是因为人们在成年后唏嘘青春的时候,给回忆加上了许多层滤镜。
3
好了,通过以上的三个阶段,我们对于记忆的形成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那么,我们接着来思考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遗忘呢?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刚刚背完的单词,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本来熟记的演讲词,一紧张却全都忘词了;想要找某样东西,却总是想不起来到底放在了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力特别差呢?其实,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也不用太过于害怕,因为有记忆自然就会有遗忘,遗忘,不过是我们人类的生理现象。
那导致我们遗忘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有一类观点认为遗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记忆的消退。说到这一点呢,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是“遗忘曲线理论”,这一理论源于他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要求被实验者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然后进行不同的时间测试。他发现,在第一个小时,实验者遗忘了7个,两天后测试,遗忘了不到1个,六天后再测试,遗忘的速度更慢了,遗忘不到半个。通过这个实验,他发现记忆的遗忘过程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是均匀发展,而是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后来再逐渐减慢,最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后,就几乎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它遵循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曾经有一项研究考察了3000多人对于911纽约世贸中心袭击事件的记忆,结果发现,人们在第一年的遗忘速度比较快,最后就逐渐慢下来了。遗忘的速度的变化,也让人们的心情得以趋向平静。
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观点不同,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遗忘的学说,那就是干扰说。干扰说认为,记忆并没有丢失,它还在我们脑海里,记忆之所以会出现遗忘,是因为信息之间互相产生了干扰。简单来说,干扰包括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两种。
前摄干扰指的是旧记忆干扰了新记忆。举个例子,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能很快就能记住,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又告诉你一个新的电话号码,那么,对你来说,要同时记住后面那个号码,就有点难度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前面的那个信息干扰你后面的信息。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倒摄干扰,倒摄干扰指的是后面的信息会干扰面前的信息,也就是说,新的记忆会干扰你旧的记忆。比如说,期末考试,你同时复习两门课程,先复习物理,然后再复习化学,最后你有可能会发现,你化学知识记得很好,但是物理知识却变得有点模糊了,这是因为倒摄干扰的作用。
除了记忆消退和记忆干扰,还有一种情况是记忆被抑制,导致人们忘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记忆的压抑。这一点在很多有童年阴影的的人或是经历过恐怖事件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因为记忆太过于痛苦,造成的心理创伤太大,以至于无法想起来,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产生记忆紊乱,出现一些虚假的记忆。这一点比较多会出现在目击证人或是受虐人的身上。
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帮助人们将想要不堪回首的往事,巨大的痛苦或是自己的厌恶的人从记忆力抹去,从而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备受记忆的煎熬。就像韩剧《杀了我治愈我》里面,男女主角的童年都遭受了虐待,两个人在火场中被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失忆来自我保护。
4
那么,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记忆会遗忘后,现在我们来探讨这个主题最后一部分的内容,那就是我们要如何提升我们的记忆力。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超群的记忆力,就像综艺节目《最强大脑》里面的选手一样,能过目不忘,毫不费力地就记住大量的信息。但事实上,这些人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锻炼的,只要你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恰当的方法,也能实现记忆的提升。那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一来看。
既然记忆容易遗忘,那么想要提升记忆力,首要的方法就通过及时复习、分散练习以及保持良好的作息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降低遗忘的速度。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我们知道了,遗忘的速度遵循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想要快速记住新学的知识,我们就要把握最开始的阶段,进行及时复习,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的印象。
随着记忆慢慢巩固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分散练习,分散练习指的是我们将学习的过程分为成不同阶段,每个学习阶段学习后,就休息一段时间,紧接着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并且随着记忆逐渐加深,阶段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拉长。与集中练习相比,分散练习能让我们精力更充沛,不容易感到枯燥和疲劳,同时也能帮助我们不断重复记忆,从而降低遗忘的速度。我们的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也可以逐渐拉长,从而进行分散的练习。但是千万要切记,不要等到学习很久之后才去复习,或是集中一次进行练习,这样只好不容易学来的知识又会被你忘个精光,等同于是你要重新学习,得不偿失。
除了及时复习和分散练习,保持良好的作息也能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根据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海马在记忆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拥有一个快速学习的系统,而这个系统要在睡眠的时候才能激活。因此,如果我们能在学习后小憩一下,对于我们减少记忆干扰,巩固记忆大有帮助,这时也许有人会问了,但是我们不可能在每一段学习之后都去睡一觉,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这时,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安排一些休息的时间,从而做到劳逸结合,例如看半小时书,就去泡个茶,吃点零食等。这对于我们的记忆也会有同样的帮助。
除了巩固记忆,我们还可以通过复述及组织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所谓的复述,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把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过程。从小到大,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长辈对我们说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遇到陌生的词语或是知识时,反复地多读几遍,多写几遍,或是多理解几次,往往我们就会记得比较牢,这些知识转为长时记忆的概率也会比较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记忆的内容太过于杂乱或是枯燥,往往会让你觉得记忆很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信息组织的方法来帮助我们。
设想一下这么一个场景,出门前,家人交代你去商场买东西,要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有西瓜、韭菜、苹果、牛肉、西蓝花,鸡翅等等。这么一大串下来,你可能很容易记漏或是记错。那更好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呢?将它们稍微组织一下,分成以下三大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这样的话就记起来就会更清晰,也不容易忘。换句话,信息组织能帮助我们使信息更好地得到编码,从而帮助我们记忆。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记忆的提取线索强化我们的记忆。我们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明明有些知识记得很清楚,当时关键的时候却总是想不起来。这就是记忆提取线索出现了问题。
缺乏记忆线索的记忆就像是海洋里面的一个孤岛,虽然它在那里,但是我们却难以访问。而丰富的线索则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能帮助我们顺藤摸瓜找到记忆。
所以,当我们想记住一件事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它和周围的环境、个人的经历联系起来,从而唤起我们的强烈感受。比如,当我们接待一个客户时,我们可以记住他身上的某个特征,从而加深对这个客户印象,比如说他的名字跟某个明星的名字差一个字,他有着一头卷发,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等等,当我们记住了他身上的某个线索,也许某天说起这个客户时,我们忘记了他的名字,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检索这些信息,找到关于这个客户的记忆。
此外,当我们想要记住一个新的知识时,我们也可以寻求联系,在记忆与它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看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场景或经验可以解释这个新知识,从而将它作为我们的记忆提取线索。
5
好了,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探讨了认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论题:记忆。了解了记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的记忆会遗忘,以及我们要如何提升我们的记忆。
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首先,我们知道了记忆是我们的大脑对于过去的事情的主观印象。根据记忆的运行机制和保存时间,记忆包括以下三类,分别是感受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感受记忆通常很快消失,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用处,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相比感受记忆,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几秒钟或一两分钟,除了容易忘记外,它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容量有限,仅能让我们记住5到9个单位。所以,想要保存更长时间的记忆时,我们则需要依赖长时记忆。那记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简单来说,记忆形成会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编码、存储、提取。也就是说想要记住一样东西,我们首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输入,然后将它存储在大脑某个位置,等到我们需要用的时候再把它提取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取并不是完全的复制记忆,而是带有主观色彩,是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
其次,我们从记忆遗忘的维度入手,了解了导致记忆遗忘的原因。关于这一点,主要有三类不同的观点,第一类认为人类遗忘的原因主要是记忆消退,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告诉我们,遗忘遵循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第二类观点则是干扰说,干扰说理论认为,记忆之所以会出现遗忘,是因为信息之间互相产生了干扰。根据干扰的情况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两种。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记忆被抑制,导致人们忘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种情况多出现于有痛苦记忆的人的身上。
最后,我们也学习了提升记忆的方法。既然记忆容易遗忘,那么想要提升记忆,首要的方法是巩固记忆,降低遗忘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分散练习和保持良好作息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除了巩固记忆,我们还可以通过复述及组织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提升短时记忆转化成为长时记忆的概率。第三个方法则通过增加记忆的提取线索强化我们的记忆,让我们在要用的时候,能顺藤摸瓜找到记忆。
好了,以上就是第二部分所说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认知心理学上第三个论题:思维。看看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进行推理、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出重要决策的。
感谢你的收听,《认知心理学》的第一部分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原书,获得更多新体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一部分再见。
撰稿人:考拉快跑
主播: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