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 |《教育·悄悄三部曲》勇气读书会兴成长计划1班–基础入门班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4人  张春吉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

在知识获取网络化的现在,与其抵抗,不如顺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仅仅从知识的获取来说,课堂已经越来越让位于网络课堂。10多年前是特殊现象,目前是普遍现象。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这场教育革命最大的变化并不在于网络,而在于网络所提供的激发机会和所支持的唤醒手段。

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教育改革,虽然每个人都指责教育行政化和官僚化,然而在中国目前这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教师,其次是学生,而最大的推动力量是校长们。

要想改变现实,首先改变精英,人类改革是人民群众改革的,而改革的领头人一定是精英才行。

这些年,中国在教育技术方面和教学技术方面的花样翻新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折腾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式主义和花样翻新。而在这期间,基础教育在从声名远播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模式、从蔡林森的高效课堂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从“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学”、从“特色课堂”到“五分钟课堂”、从“分槽喂养”到小组合作学习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学习与借鉴中,陷入了“丢了鞋子找不着路子”的困窘与尴尬。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正处级的高校研究所,都有每年的精品课程比赛,教师的讲课技巧比赛。而当我们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去看时,我们却发现,教师其实还是那些教师,学生其实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唯一不同的是,教师越来越不像教师,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课堂也越来越不像课堂了……原因在哪里?我们的愿景和理想没有一致,我们的花样掩饰我们内心的空虚。在面对今后的行为世界,我们的教育界采用什么样的理念,而不是技术,才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们现在和今后的世界,逐渐变成一个网路和屏幕的世界,无论网络和在线教育所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引起争议,今后的社会是社会化网络世界,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来讲,适应它才是正途。

然而无论是谁,未来都要面对,教育领域任何情绪化的妄议和非理性的举措,牺牲的不仅仅是现在,可能又是一代人。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